最近写了一些婚恋心理方面的文章,朋友阿雅咨询我:“从一个被窝到两个被窝,一张床到两张床的婚姻算是室友关系吗?”
我有点吃惊:“你们关系不是一直很好吗?”
“外人看起来好像是这么回事。可是,我们已经有1年多没有性生活了。”
和大部人一样,阿雅和老公是自由恋爱后步入婚姻。刚结婚那会,俩人恨不得整天粘一块。她十指不沾阳春水,家里一切家务都由老公承包。就连婆婆稍有怨言,他也处处维护:“阿雅是我娶回家疼的,不是来干活的。”
可阿雅说,生完孩子后,他们之间的画风就变了。
“回家吃饭吗?”
“加班。”
“项目不是忙完了吗?回来呗。”
“你和孩子一样烦人,就不能让我清静下吗?”
丈夫变得越来越没耐心交流,而被孩子消耗掉大量精力的阿雅,也没太多力气去关心丈夫。渐渐地,他们从一张床到两个房间,唯一的牵绊,似乎只剩下了孩子。
阿雅的讲述,让我想到了最近读到的一本书:《只想和你好好生活》。
在这本心理咨询师的访谈录里,有一篇对著名婚姻家庭治疗师,约翰·贝曼博士的采访,他有个观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中国夫妻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够亲密。
如果大家留心想想,就会发现身边类似阿雅这样情况的朋友不在少数。
我试着总结了几条夫妻之间“不够亲密”的关键特征:
两人把精力都花在工作和孩子身上,对彼此缺乏关心,有时连架都吵不起来。
夫妻对彼此的行为互不干涉,也不想知道对方在忙啥。
不会对外人讲的秘密,也不会同另一半讲,以致于不清楚彼此内心深处的需求与渴望。
长时间没有性生活,甚至分床或分房。
知乎上有个问题:婚姻里最绝望的瞬间是什么时候?
获赞很高的一个回答是:无话可说时。
约翰·贝曼博士说:
大部分的夫妻在孩子出生后,角色发生了变化。“丈夫”变成了“爸爸”,“妻子”变更成了“妈妈”,作为夫妻的互动越来越少。换句话说,中国夫妻就像两条平行线,丈夫忙着工作,没时间陪伴家人;妻子忙着照顾孩子和做家务,没精力和丈夫交流。虽然两条线都向同一个地方延伸,但是彼此之间却没什么连接和互动。
可是,没有亲密,又住在同一个房间里,这样的关系更像是室友,而不是夫妻。
走向幸福婚姻的7种亲密
约翰·贝曼博士认为,95%的婚姻是可以补救的,夫妻关系不能停留在做事情这个层面上,而是要保持积极的互动和连接,也就是要增加亲密。
因为当婚姻没有新能量时,就会变得非常无聊。
大多数人对于亲密,直接想到的是性和身体的亲密。这当然没错,只是夫妻双方的理解还可能存在差异。
女性能把两者分得很清楚,男人则容易混淆。当妻子说:我想和你靠近一点,丈夫的通常反应是:好,那么我们上床吧。
事实上,妻子此时渴望的是耳鬓厮磨的温暖和亲密,而不是性。
很多时候,妻子渴望的是和丈夫亲密互动,接吻、拥抱、牵手,而不仅局限在性爱上。当丈夫读懂妻子内心时,性爱便水到渠成。
一份好的性爱关系,是能让夫妻增加幸福的体验,彼此间借助这份爱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完成自己,让婚姻活力四射。

除了性和身体的亲密之外,约翰·贝曼博士提醒我们,还有几种亲密不仅不该被我们忽视,反而它们可能极大影响着性和身体的亲密。
比如,情绪亲密。它是指夫妻两人一同分享自己所有的情绪。
同事良子和老公的日常交流可以说是情绪亲密的典范。
上班路上,老公会打电话夸良子:你今天真的是好漂亮。中午吃完饭,两人会煲上10分钟电话粥,讲讲上午的工作安排,家里的猫。不管多晚下班回家,老公都要问她:今天有什么事情想跟我分享的?
良子说,他们结婚后一直如此,用开放的姿态分享彼此的感受,幸福、快乐、喜悦、也分享,担心、失望、悲伤和恐惧。
正是因为这些情绪的充分表达,让他们的婚姻在细微处连接,保持着活力。
除了身体和情绪上的亲密,精神方面同样需要保持亲密。
比如,夫妻两人一同讨论重要的话题,比如社会、经济、政治、历史,包括自己的专业,这属于智力亲密。
比如,两人一起欣赏音乐会,一起看艺术展,这是审美亲密。
两个人还可以拥有灵性亲密:一起静心、冥想,参加宗教活动。
此外,社交和娱乐的亲密,也有助于改善婚姻质量。
比如,你们可以拥有共同朋友,一起吃饭聚会。也可以培养夫妻共同爱好,一起滑雪、打球、唱歌、游泳.....
约翰·贝曼博士认为,一个好的婚姻,不意味着这些亲密必须有,但至少要拥有其中3种。
当你们拥有3种之后,可能就会慢慢增加另外的亲密。有时候不同的亲密是可以叠加融合的,当你拥有社交亲密后,讨论的话题增多,可能又会有智力的亲密;拥有身体的亲密,性的亲密自然会改善。
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说过:每一桩幸福婚姻的背后,都离不开两个人对彼此的包容和忍耐,也离不开两人的共同努力和成长。
所谓好的婚姻就是,夫妻都表现出:我关心你,我对你有兴趣,我接纳你,我对你好奇,我爱你......当我们用心滋养婚姻时,其实也是把爱的DNA传给了孩子。
在世事面前,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感觉到无力、脆弱的时候,我们渴望与他人的联结,渴望拉起手来一起应对风雨。
但绝大部分人,与我们的关系是疏离的,只有少数人,会成为伙伴、朋友,极少数的人,才会与我们携手一生,互相交托彼此。
在外人面前,我们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但只有在爱人那里,我们才知道,自己可以不那么好。
这是需要用一生去经营的亲密关系,也必将滋养你的一生。
上一篇: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