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成年人不是不会玩,是忘了给快乐留空间

发布时间:2025-07-21 10:04:00 阅读:19次

  

  幸福不是目标,而是当下的体验;让有趣变成习惯,生活自然回春。

  我们常误以为,快乐的人天生就会玩。但事实是,大多数成年人都被现实压得透不过气。工作、家庭、各种信息诱惑像浪潮一样冲刷着时间。一天结束,回头一看,除了疲惫,我们甚至说不清都做了什么。偶尔喘口气,才惊觉:生活就这样悄然溜走了。而我们,好像已经好久没真正开心过了。

  如果你也有这种感觉,那你并不孤单。作为一名组织心理学家,在撰写《有趣习惯》这本书时,我专注研究成年人为何逐渐失去“玩”的能力,又该如何找回平衡。最常见的障碍之一,就是许多忙碌的成年人深信:有趣的事应该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可如果我们不主动为“玩”留出空间,时间很快就会被别人的期待、无意义的刷屏和伪装成放松的琐事吞噬殆尽。

  更大的误区在于,把“幸福”当成一个目标,而非一种经历。一旦我们执着于评估自己是否快乐,幸福就变成了一个令人焦虑的指标。相反,“玩”则是一种即时的状态,是在当下享受体验的能力。它不需要回顾,不需要衡量。它只是发生,它是真切的存在。

  那我们如何找回“玩”的能力呢?我提出了一个实用的工具——PLAY模型。用这个方法,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时间分配,找到哪些活动真正点燃了生活的火花。

  比如,“愉悦型”活动是那种低门槛、高回报的快乐来源。散步、听音乐、随手打个电话问候朋友,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瞬间点亮心情。很多人误以为“玩”必须是精心策划的派对或冒险,其实最滋养我们的,恰恰是这些日常里的轻盈时刻。

  “充实型”活动则稍微费力一些,比如学一项新技能、挑战自己、做一件你一直想做却没敢尝试的事。这些经历虽然不总是轻松,但它们往往能带来真正的成长与满足,就像登顶一座山后的长叹和喜悦。

  还有些活动则令人“痛苦”——你觉得必须完成,却又身心俱疲。这些可能是你强加在自己身上的责任,也可能是完全可以重新安排的任务。不必苛求彻底剔除它们,但我们可以学会更有智慧地应对。

  而最具隐蔽性的,是“让步型”活动。它们耗时不多、耗能也低,却几乎带不来任何实质性的满足,比如无意义地刷社交媒体、反复点开邮箱,或者盯着一部根本提不起劲的剧集。这些行为像温水煮青蛙,让我们麻木于生活的空洞,甚至忘了原本可以去做什么更充实的事。

  如果你不知道从哪开始,那就先做一个小小的转变——每天尝试一件让你感到轻松或兴奋的事。比如短暂散步、尝试一道新菜、拨通老朋友的电话……这些细微的动作,会悄悄为生活注入不一样的颜色。

  你也可以试试“七日有趣挑战”:

  第1天:减少一项“让步型”行为,用一件真正让你开心的小事替代。

  第2天:尝试做一件稍微跳出舒适区的事,比如报名一门课,或开始一个创意项目。

  第3天:联系一个让你开心的人,哪怕只是寒暄几句。

  第4天:拿出10分钟,只为了你自己,无需任何效率目标。

  第5天:找出一个让你痛苦的任务,看看它是否可以被延后、委托,或者换种方式完成。

  第6天:计划一个让你期待的小体验,不必复杂,只需让你觉得兴奋。

  第7天:回顾这一周,哪些时刻让你发光,哪些不如人意?哪些想继续保留?

  你无需彻底重启人生才能过得更快乐。你需要的,只是给自己一个开端的许可。在忙碌与压力之间,学会为“有趣”腾出一点空间,它会悄悄改变你对生活的感知。快乐,不用去追,只要你愿意开始,它就会慢慢靠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