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好妈妈不止陪伴而已

发布时间:2020-11-05 14:10:00 阅读:487次

  什么才是好的陪伴?

  要解答这个问题,不如反问自己,怎样的陪伴,对你而言才是好的陪伴?

  笔者扪心自问,得到的是这样的答案,供大家参考:

  “首先,得确保,那个人陪伴的不是他想象中的我,而是我本身。

  “他需要看到真正的我,然后不加评判地理解这个真正的我,接纳我,给我支持和鼓励,允许我以我喜欢的方式,积极、自然而有效地成长。

  “而这一切有个大前提,就是尊重我。即使他看到了真正的我之后,与他想象的不同,即使他不喜欢这个真正的我,他也愿意放下心中评判,先去了解,然后去思考——去了解,为什么我会这样,为何我与他不同,我的动机和理由是什么,我这样做是否有自己的想法,这想法在逻辑上是否也同样正确。否则,即使他强迫自己去理解,也只是道德上的僵硬姿态,无法做到真正的理解。

  “但尊重之前,还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得看到真正的我。人际交往中,有时我们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内心的某个虚构的形象套在一个真正的人身上,然后把那个人看成自己虚构的那个形象,希望那个人按照自己的想象而思考行事,也常常认为自己所想即是此人所想。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投射”。

  有时我们也会歪打正着,但很多时候是一厢情愿。就好比不少网民把一个虚构的清纯少女的形象——奶茶妹妹——套在了章泽天同学的身上,用奶茶妹妹来YY章泽天同学,但其实章泽天同学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和我们想象的并不一致,而我们中的不少网民却是一厢情愿……

  “说这么多是想说,如果不曾看到真正的我,而是按照自己的臆想来看待我,那么,被陪伴到的就是那个他臆想的我,而不是我。那么我就没有被陪伴到了。”



  回到“对孩子来说,什么才是好的陪伴?”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首先,父母应该常常自我反思,是不是把自己想象中的孩子硬套在了孩子身上,以至于看不见孩子真实的样子。就像是,我们会把章泽天同学想得过于好,我们也可能把自己的孩子想得过于坏,但事实未必正如我们所想。反问自己,是否诚恳而不加评判地了解过孩子的真实情绪、真实意图、真实想法。

  其次,当看到孩子与自己所想的不同时,是否真的能够先放下心中评判,去了解,去思考,为什么孩子会这样,为何自己与孩子不同,孩子的动机和理由是什么,孩子这样做是否有自己的想法,这想法在逻辑上是否也同样正确。

  最后,不加评判地理解这个真正的孩子,接纳孩子,给孩子支持和鼓励,允许孩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积极、自然而有效地成长。

  好妈妈,不止是陪伴而已



  尹建莉女士认为,现在的家长有三种,第一种是不懂教育,也不管孩子;第二种是不懂教育,但非常用心地去管孩子;还有一种是既懂教育,又用心地管孩子。在我看来,最有破坏力的就是第二种了,即使有的妈妈学历很高,但乱管,比不管更可怕。在教育上,一个高学历的破坏者,其破坏性很可能比没学历的家长还大。

  可见,虽然没有哪个家长不想把孩子教育好,但是大家都在犯着各式各样的错误。而错误的根源,即是对“教育”二字的误读。

  教育的内涵是宽广的,不止“陪伴”二字所能涵盖。

  好妈妈,还需具有一颗谦虚求学的心。放下自己的家长权威,在教育的路上做一个勤奋的学习者。给到父母们的建议是:

  1.学一点发展心理学,了解孩子在成长各阶段可能会有的心理特点。

  2.早教很火,但请务必忍住不焦虑,不跟风。选择早教要慎重。

  3.在教育理念上不要人云亦云,要尊重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教育一个臆想中的孩子。

  4.一边学习更多科学的育儿方法,一边自我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调整。

  5.保持自我可变性。永远坚信自己能够改变,成为更好的父母,更好的人。

  6.不要轻易气馁,放弃努力和尝试,要知道,育儿难是公识,但只有不断进步,才能让事情越变越好。倘若放弃,你就输了!

上一篇: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