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如何让孩子接受挫折,变得坚强?

发布时间:2022-05-20 17:30:13 阅读:275次

  很多家长都知道,在当今社会,我们无法让孩子永远生活在我们的保护伞下,也无法为孩子铲除其成长过程中的所有障碍。

  但孩子的人生成长之路,注定要经过“黑障区”,这个“黑障区”可能就是压力、挫折、误解、打击……

  只有当孩子拥有了应对“风霜雨雪”的能力,才能够从容地跨过“黑障区”,从“错误”中学习,在“磨难”中成长。这种能力,就是“逆商”,也就是“心理韧性”。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接受挫折,变得坚强呢?

  1.我们需要引导孩子,把压力和挫折看成是成长的机会

  根据现代医学的科学论证,当我们把压力源看作是挑战而不是威胁的时候,人体内会分泌肾上腺素,让我们精力充沛,更加专注地解决问题;当我们把压力看作是威胁,认为压力会摧毁我们,我们体内的皮质醇水平就会提高,以致抑制免疫系统,让我们更容易遭受疾病的侵袭。

  因此,当你认为压力是一种创伤的时候,它就一定会对你的身体造成伤害;当你认为压力是挑战,是成长的机会,就不会危及你的健康。

  所以,如果我们从小就引导孩子相信压力和挫折本身是无害的,把它们看成是一场成长的游戏,当孩子在生活中或学习上遇到困难,就不会对此感到烦躁,更不会在遇到挫折时崩溃。

  2.我们需要让孩子去经历挫折

  没有经历过挫折,这件事本身,正在成为今天的许多孩子人生中最大的挫折。

  我们都希望孩子每天都充满着生气与自信,可以拥有那种不管在什么时候都高高昂起脸庞的骄傲。

  但是,如果没有经历过失败,没有经受过等待,没有遭受过拒绝,就单凭着被呵护与空洞的鼓励,这份“骄傲”维持不了多久。

  记得有一次,儿子迟到被关在了学校的门外,原因就是那天我们走到半路想起来忘了带入校标配中的“小黄帽”,于是折返回家去拿,到学校后,门已经关了。他不敢进去,很害怕被老师批评。经过一段时间的疏导,才终于进了校门。

  从那以后,他每天早晨都是非常密切地关注时间,起床时问一下几点了,吃饭时会过一会儿就问几点了;而每天晚上,会更仔细地收拾好第二天需要带的东西,避免再次出现要折返回家的情况;而晚上到点了,就会催我去睡觉,担心睡晚了第二天会起不来,有时候,我还有一些事情要处理,他就自己先去洗澡睡觉了……

  我发现,有些事情,当他自己亲身经历过后,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比我去说教的效果要好太多了。

  是的,只有孩子在困难中,经过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并找到其中的意义时,孩子才会变得独立、勇敢、坚定和强大。

  3.给予孩子爱和鼓励

  虽然,当孩子遇到挫折,父母要做的不是过度保护孩子,去替代他们承受和体验一切的痛苦挫折,但这绝不代表,要让孩子始终生活在痛苦与挫折之中。

  当他们身处困境,我们的爱和鼓励,会给他们带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比如,当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我们要做的不是继续学着老师的态度,再次批评孩子,这只会“雪上加霜”,把孩子越推越远,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会加深亲子之间的矛盾。

  我们需要做的是,先去理解孩子,去共情,说出他此时的感受,让孩子感觉到我们是和他们在一起的,我们是能够理解和接纳他的,然后,孩子才会愿意向我们吐露心声,我们也才能更好地帮助他去面对困难、解决问题。

  4.推荐一个实用的方法——难事准则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安杰拉.达克沃斯提出了一个在实践中提升孩子心理韧性的方法:难事准则。

  难事准则指的是:家庭里的每个人都写一件这半年要挑战的事情,并贴在墙上。

  比如,爸爸要挑战每天做俯卧撑50个;妈妈要挑战每天看50页书;孩子每天挑战学习3个成语……

  这个过程中,大家都有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想要放弃,比如爸爸由于工作太累不想去运动,妈妈由于太忙抽不出时间看书,孩子因为某天的学习任务比较多而不想增加成语的学习……

  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都要保持沟通、协商,想办法解决问题,攻克困难。

  挑战时间结束后,全家一起总结:彼此完成的情况,获得的进步,各自的感受等等。当一个活动结束后,可根据情况继续制定其他挑战。

  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强化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也能够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从今天开始,就可以用起来哟!

  育儿之路任重道远,愿所有的父母都可以给到孩子有力的支撑,愿所有的孩子都有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信心与勇气,有能力去面对人生中的风浪,做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的少年!


在亲子关系、子女教育,中学生学习状态调整等方面有困惑的亲们,可以关注博雅心理抖音号,了解更多心理知识。


上一篇: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