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助力高考:孩子考试焦虑,父母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2-05-31 11:37:28 阅读:255次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的时候,如果你正好有孩子参加这样的考试,当孩子问你以下类似的问题,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回答呢?

  我担心自己高考发挥不好怎么办?

  我会不会像上次考试一样,在考场上头脑一片空白,读不懂题?

  如果我考试前感冒了怎么办?

  我想睡却怎么也睡不着怎么办?

  这时候,父母往往会变得比孩子更焦虑,故作放松地告诉孩子不用紧张,孩子反而会更加紧张;真诚地告诉孩子考不好也没关系,孩子往往并不会真的感觉轻松,心理压力依旧很大;有的父母太过焦虑,会批评、指责孩子,孩子状态会更加不好。

  那作为父母如何应对才能更好地帮助到孩子呢?

  本文就详细分析一下考试焦虑到底是怎么回事,又应该如何应对。

 

 01

  考试焦虑有哪些表现?

  我们如何知道孩子有考试焦虑呢?

  一般来说,考前焦虑有:连续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下降、感觉脑袋晕乎乎的、反复担心自己生病或各种意外情况、出现一些强迫行为等;

  考试时一般会有呼吸急促、心跳过快、握笔的手会不颤抖、头脑突然一片空白、考试出现较多低级错误、遇到一个题不做就反复思考无法继续答题等。

  当孩子有类似反应时,说明孩子内心的焦虑情绪太多,自己已经可能无法消化了。

  

02

考试焦虑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呢?


  我们每个人都有情绪容纳和调节的能力,但每个人的情况不完全相同。如果把我们容纳情绪的能力比作一个容器或者杯子,每个人由于从小的成长经历和父母养育方式不同,杯子的大小会有所有不同。

  小时候有稳定的养育,父母情绪稳定,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回应比较多,支持鼓励比较多,孩子在与父母的互动中渐渐就学会了如何识别情绪,如何与情绪相处,孩子的情绪容纳能力,也就是容纳情绪的杯子就会大一些,和调节能力也会比较强。

  小时候与父母有长时间分离,缺乏安全感,养育者情感回应比较少,经常忽视孩子,批评指责孩子,父母情绪不稳定,孩子就没有机会和榜样学会怎么与情绪相处,孩子容纳情绪的杯子就会小很多,情绪调节能力也较弱。

  有的孩子在平时就比较焦虑,有的孩子平时表现不明显,但当面对中考、高考这样重大压力的考试时,不同的孩子反应就差别很大。

  情绪容纳能力和调节能力强的孩子,虽然也会有担心、焦虑,但容纳焦虑的杯子可以正常容纳和调节这些焦虑情绪,甚至有的孩子可能还会越来越兴奋;

  情绪容纳能力和调节能力较差的孩子,由于情绪太多难以承受,不但容纳情绪的杯子被焦虑情绪充满,无法容纳的情绪还会蔓延,好像整个人都陷入焦虑情绪中,自己也失去了正常调节情绪的能力。

  咨询中经常听到家长反馈,孩子平时成绩挺好的,重大考试都发挥失常。

  这是为什么呢?

  在重大考试时,不是孩子学习能力下降了,而是由于孩子无法消化这些焦虑情绪整个人像电脑死机一样,无法正常学习和应对考试,考试成绩自然就不理想。

 

 03

  父母如何做才能更好的帮助到孩子


  1、接纳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表现得很焦虑或者说自己很焦虑时,一般家长会说要放松,不要焦虑。当家长这样说时,其实是在否定孩子的情绪。孩子内心明明感觉很焦虑,当父母说不要焦虑时,其实在说焦虑是不应该的,是在否定情绪,所以孩子很难放松,往往会更焦虑。

  建议父母可以安静的听听孩子说他们的感受和发生的事情,父母作为孩子的容器帮助孩子去容纳这些焦虑。

  可以告诉孩子对考试有担心、焦虑、紧张都是很正常的。

  也可以跟孩子确认一个他们的感受,比如问问孩子你是不是很担心考不好,或者你是不是很紧张?当孩子内心这些情绪被看见、被理解时,反而就不那么焦虑了。

  2、通过一些语言暗示缓解孩子焦虑

  当孩子很焦虑时,家长不要跟孩子说不要紧张、不要焦虑。

  可以告诉孩子:适当的焦虑可以考出更好的成绩。

  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反复对自己说:我不要马上放松。

  3、通过一些身体动作缓解焦虑

  比如:深呼吸憋住气,尽量憋的时间长一些,并且全身肌肉绷紧,但后放松,反复做几次可以较好的达到放松效果。

  在考场上手会不由控制的颤抖的,可以考前或考试中主动去让手不停颤抖,然后再放松,反复做几次,这样比较容易稳定我们的情绪,让我们可以正常考试。

  4、寻求专业的帮助:动力催眠

  当孩子太过焦虑,上述的方式无法缓解时,我们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来帮助孩子。

  咨询中遇到考试焦虑的孩子,我一般都会做动力催眠,有的孩子做一、两次催眠就明显不那么焦虑了,就像原来被焦虑情绪捆绑无法动弹,通过动力催眠解开了这些情绪的束缚一样。

  每个人在面对重大考试时都会焦虑,如果父母能够理解孩子,给与孩子合适的支持,也许就可以让孩子更好地面对考试,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水平。


在亲子关系、子女教育,中学生学习状态调整等方面有困惑的亲们,可以关注博雅心理抖音号,了解更多心理知识。


上一篇: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