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豆瓣上,被一个名为“讨好型人格治疗所”的小组所吸引。虽说是小组,里面却汇集了多达几万个来自于不同社会领域的人,他们处在不同的年龄,从事着不同的行业,却有着一个相同的烦恼:在这些人身上,本该惬意的生活,却因为别人的得寸进尺、求索无度,而变得苦不堪言。
可见,事事迁就,处处忍让,不懂拒绝,生活也会变得鸡零狗碎,一地鸡毛。做人,还是要学会狠下心肠,懂得拒绝,勇敢说“不”。“拒绝就是一种权利,你那么好说话,又有谁能体谅你?生活本就不容易,很多时候,你舍弃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却被那些利用你善良的人们压榨。”
当别人要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时,你会变得很累;当你开始习惯把所有事都往自己身上揽时,你会失去自己。穷的一家没了收成,日子变得过不下去,富的一家有很多粮食,就给穷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说话间,谈起明年的种子还没有着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说:这样吧,我这里的粮食还有很多,你再拿去一斗吧。穷人千恩万谢地拿着一斗米回家了。回家后,家里人说,这斗米能做什么?根本就不够明年地里的种子,他们太过分了,既然这么有钱,就应该多送我们一些粮食!这话传到了富人耳朵里,他很生气,心想,我白白送你这么多粮食,你不仅不感谢我,还把我当仇人一样忌恨。于是,本来关系不错的两家人,从此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来。
升米恩,斗米仇,济人可一时,而不可一世。
我们帮助别人,是因为别人有了困难,但当别人养成了依赖求助的恶习,就变得不再是一件好事。一味的退步,一味的放弃自己的利益,无底线的善良,不仅温暖不了他人,反而会累垮了自己。有原则,有底线,学会拒绝他人,才是对彼此最好的负责,也是最自己最大的尊重。
“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有很多人不是不想拒绝他人的请求,而是不善于如何拒绝。毕竟出门在外,朋友一场,谁都不想因为一次拒绝破坏了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拒绝,不是斩金截铁般的冷漠,也不是拖泥带水的耽误,而是懂得如何微笑着对不合理的要求说“不”。
《红楼梦》第三回里,林黛玉拜见母舅贾赦,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语气婉转谦和,刑夫人听了,表示理解,连笑道:“这倒是了。”善于拒绝的人,都带着与人为善的谦逊,懂得如何正确的脱身。我能理解你的需求,但你也要理解我的难处。
钱钟书去世后,早年暗恋杨绛的费孝通再次上门。临走时,杨绛送他一句话:“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也不要‘知难而上’了。” 善于拒绝是一种智慧,不为难自己,不让人难堪,保护自己的同时也做到了对别人最好的尊重。过度随和,并且完全不懂拒绝的人,比那些懂得拒绝的人收入要低18%。毫无底线地接受或帮忙,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和谐的人际关系,反之,得到的却是别人的轻视。”对于帮助者来说,是在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来取悦别人。而这样的人,注定无法在生活中有什么成就,只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善良过度即是懦弱,而懦弱是一种顽疾,啃噬着人的一生。
女主角凪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遇事习惯迁就别人,不表达自己的看法,从不拒绝同事和男友的请求,最大的目标是让别人舒服,让别人满意,却唯独忽略了自己。而当她看清别人对她的轻视和冷漠后,她义无反顾的选择抛下所有,只带了一床被子和几件衣服就来到偏僻的地方开始新生活。在那里,她努力学习去摆脱过去那个不懂拒绝,察言观色的自己,她开始第一次主动拒绝别人,也开始接触和认识新的朋友。慢慢的,自我救赎的凪走出了讨好型人格,重新做回了真实和快乐的自己,开始了崭新的生活。这世上本就没有那么多将心比心,你心软善良,别人就得寸进尺;你成全他人,就只能委屈自己。人生有限,做人有尺,没有底线的善良,无边界的讨好,都将是一场灾难。只有懂得拒绝,活出自己的态度,你的生命才有温度,生活方能从容自在。
人这一生,学会拒绝远比学会接受重要。
上一篇: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