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星座、测试为什么很贴近自己?

发布时间:2020-09-28 15:56:46 阅读:457次

  巴纳姆效应又称福勒效应,星相效应,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并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

  正如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保罗·米尔以著名的美国马戏团艺人菲尼亚斯·泰勒·巴纳姆的名字将福勒的实验结果命名为“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解释了为什么有很多人在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得“很准”,因为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而事实上算命先生对每个人说的都是差不多的内容,都是一些笼统的、一般性的概括和描述。

  在心理学上,“巴纳姆效应”产生的原因被认为是“主观验证”的作用。主观验证能对我们产生影响,主要是因为我们心中想要相信。

  如果想要相信一件事,我们总可以搜集到各种各样支持自己的证据。就算是毫不相干的事情,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个逻辑让它符合自己的设想。在我们的头脑中,“自我”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所有于“我”的东西都是很重要的。我们的车牌号码、手机铃声、电脑桌面、卧室的墙纸自己都会精心设计,为的就是体现自己独特的个性。

  巴纳姆效应的应用

  传统星相学、占星术中的算命先生往往利用巴纳姆效应来自圆其说,引诱更多的人去找他算命。

  一般说,求助算命的人命运多舛、情绪低落,屡遭生活挫折使他们丢失安全感,听天由命的依赖心理容易接受算命先生的暗示。

  算命先生则善于利用巴纳姆效应中的“笼统性、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去揣摩对方的内心感受,说出一些模棱两可的既往判断和未来预言,用词笼统而抽象,多是人生常见的一般共性。

  由于求助算命者常把算命先生视为先知先觉、神的使者,当算命先生“道破既往、点中自己心愿”就会感到“准”。

  通过巴纳姆效应我们可以引申出“谄媚效应”,就是说人们更愿意听那些他们喜欢听的,更愿意相信那些他们愿意相信的,而不一定是真实的事情。

  这就造成了偏听偏信,结果在背离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所以,我们一定要警惕这一点,一定要努力认清自己。

  “巴纳姆效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更相信他人给自己的评价。有一位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检查表(MMPI)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那一份是自己的结果。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一份是多数人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的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2、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的适合他。及时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如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等等。这其实是戴在谁头上都合适的帽子,巴纳姆效应在生活中十分普遍。拿算命来说,很多人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的“很准”。其实,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再加上算命先生善于研究人的内心感受,稍微能够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会感到一种精神安慰。算命先生接下来的无关痛痒的话便会是求助者深信不疑。







上一篇: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