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藏在关系里的依恋创伤,正在悄悄影响你的一生

发布时间:2025-08-04 08:53:16 阅读:2次

  许多人之所以能如此恰到好处地执行自己的功能,是因为他们能在重要关系中体验到安全。他们自信、自主、满足,因为他们知道有人会支持自己。

  01

  依恋及依恋创伤的形成

  提到依恋,我们一般指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与其照料者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关系。当婴幼儿的需求被养育者及时地回应及充分满足,他们就会渐渐形成一种信念——我需要的时候他们就在、我是安全的,我的需求是重要的,我是有价值的、被爱的……这奠定了一个人后来离开家门去外部世界探索和冒险、发展自己并迎接挑战的基础。

  所以,好的依恋关系也被称为“安全基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以反复离开、并在需要时返回寻求庇护。就像“补给站”,当我们匮乏、需要充电和补给的时候,随时可以回到这里停靠、安然休息。

  但,如果你仅仅认为只有婴幼儿才需要依恋,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人的一生都处在关系当中,通过与他人的情感联结来维持生存和发展,只是不同阶段的依恋需求和表现形式可能会有所变化。

  谈到成年人的依恋,作家苏珊·安德森曾写道“在一段安全的关系中,一个浪漫的爱人之于我们的作用,就相当于母亲之于安全依恋的孩子的作用。这两种情况下的关系都能提供基本的归属感、安全感以及情感连接。”且“许多人之所以能如此恰到好处地执行自己的功能,是因为他们能在重要关系中体验到安全。他们自信、自主、满足,因为他们知道有人会支持自己。”

  所以,有句话这样说“依恋贯穿人的一生”。且,早期的依恋模式会对成年后的人际互动产生深远影响。

  倘若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依恋的需求未被养育者看见和充分满足,就会逐渐形成依恋创伤。这是一种内在深部的绝望信念和匮乏感——我不够好、不值得被爱,没有人可以给我支持和依靠……带着这样匮乏信念的人,会有着“无家可归”的巨大悲伤,就好比鸟儿飞累了却无枝可依,船只需要补给时却无法靠岸。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下上个世纪曾风靡一时的“哭声免疫法”。这个方法就主张通过延迟或忽视婴儿的哭声,训练孩子独立入睡。简而言之就是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它严重破坏了人生命早期安全感的建立,其提出者约翰·华生自己的三个孩子均出现了严重的心理精神问题。

  这种创伤会在成年后的重要人际关系中显现出来——渴望亲密而又充满不安或恐惧,行为上表现为拧巴地反复靠近再回避、推开,或者过分黏人、患得患失;也会让人在应对外界挑战的时候显得脆弱不堪——一边是来自外界挑战的巨大压力,一边是内在严重的匮乏感甚至耗竭。可以说,不曾得到充分养育的人,自准备离家起就领取到了“双线任务”——应对外界的挑战、发展自己的同时,去疗愈自己的内在创伤。而这,注定是一段艰辛而漫长的旅程。

  02

  创伤显现

  前面我们提到,成人也需要依恋,且会被幼年形成的依恋模式影响。在依恋创伤未被意识到、被疗愈之前,我们常常被与早年养育者相似的人所吸引、会选择自己熟悉的人际互动模式。这就是心理学中常提到的“强迫性重复”,这样的依恋关系也被称之为“创伤迷恋”或“创伤吸引”。发生的机制可能是:个体潜意识希望在相似的情境中掌控过去、改变结局从而获得疗愈;或者是因为创伤经历扭曲了个体对“爱”和“关系”的认知,比如将忽冷忽热、回避沟通引发的焦虑不安视为“深刻的情感连接”、将越界控制的行为解读为“深爱和在乎”、将这种带着不确定或求而不得的、惶恐的关系状态认为是“正常”……

  然而,这个过程可能引发恶性循环。

  依恋创伤反复被周围、与过往情境中相似的人和互动激活,使人反复连接儿时创伤的痛苦体验,内在的匮乏、脆弱和无助感被成倍放大。这是一种严重的内在创伤。那种感觉就好像是,被狠狠地反复鞭笞,一下又一下——你就是不够好、不值得被爱!看你认不认输!

  严重的依恋创伤爆发,使人心灵破碎,足矣摧毁一个人。这是由内部发生的破碎和崩溃——就像庞然大物从内部轰然崩塌、高大宏伟的建筑被抽掉了主梁和支点。你可以想象影视剧里那种身材魁梧的大汉被束着手脚,不停有廷杖前胸后背重重打击的场景……无论你是怎样的一个硬汉,硬着颈项、绷直膝盖、挺着高贵的头颅,当内在的虚弱和溃败显现,你会毫无反抗之力,一下下的廷杖轻易就可以让你屈服下跪。

  内在的痛苦体验反复被激活,很多人就真的被打趴下了……开始承认,对,是我不够好、我不配!这是个很糟糕的信念,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伤害自己,搞砸有关自己的一切,我们称之为“自毁”。很多人会开始伤害自己、吸烟酗酒、用瘾来麻痹自己、让自己待在糟糕有害的关系和环境当中不离开——因为他相信了那个谎言“相配”。

  创伤爆发之所以疼痛,是因为我们意识到受伤后,第一反应是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困在那个匮乏的状态里,以为自己仍旧弱小、需要倚靠外界存活——抱怨别人没有给予自己,带着愤怒、悲伤、怨恨和自怜,被动地等待救援。

  有依恋创伤的人很多对父母的愤怒,其实也是源自对自己现状的不满。

  当强烈的发展自我的愿望被过往的创伤和缺乏羁绊或阻拦,愤怒便不自主地涌现出来。是的,堆积的情绪会困住我们,让我们无法行动、也无暇去关注外部的世界……就像一只受伤的动物,无法前行,只能蜷缩在角落不断舔舐自己的伤口。

  03

  疗愈之路

  我不喜欢网络很多所谓的心理博主的论调:什么什么决定了你的什么什么……暗戳戳地宣扬“决定论”,暗示你已经被定义了、且无法改变,认命吧!但,我想说的是心理咨询之所以能够起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治疗师以及来到诊室里的人都有一个潜在的信念。那就是:改变,在任何时候都是有可能的!

  是的,拥有盼望,足矣撬动一切!

  依恋创伤可以疗愈。

  但,不得不说,疗愈依恋创伤也的确是一项相当缓慢复杂的工作。

  心理上的创伤,跟身体上的伤口很像。越是严重的创伤,越是需要深度的清理。就像清理身体上深部化脓的伤口,需要深入到伤口里面,彻底清创,才能让伤口慢慢愈合。而在浅表上做文章,往往是隔靴搔痒、徒劳无功。

  而心理治疗师,就好比清创者,需要运用自己、运用关系去逐步开展对伤口的治疗和清理。“治疗师需要充当新的依恋对象,为来访者提供建立依恋连接的机会,帮助对方处理早年关系中某些未被解决的问题。”心理治疗师贾丝明·李·科里在《情感忽视:如何克服母亲情感缺席的影响》里所言,“处理早年的依恋关系是项精细活,很显然,并非每个治疗师或每种治疗方式都可以胜任。这种依恋导向的工作中,关系就是疗愈的工具。”这项工作极具挑战。倘若心理治疗师自身的依恋创伤未被疗愈,那么痛苦体验会伴随清创过程,在“内外夹击”的状态下治疗师也很容易发生内部的破碎和崩塌。

  心理治疗师,这是个伟大的职业,也是个极具挑战和艺术性的工作。我常慨叹,这个角色像是战士,在抢夺灵魂的一线,在天堂和地狱的分界处……可以有幸见到最圣洁无暇、光辉闪耀、充满爱和盼望的美好景象,也可以见识充满恐惧、苦痛、咒诅和绝望的无尽黑暗之地。

  经历过依恋创伤、情感忽视的人,常在诊室里理性地表达着自己的痛苦,甚至初期会骗过治疗师使其觉得他伤得没有那么重。因为他们大多会轻描淡写地分析过去,似乎在讲述别人的故事,只带了头脑层面的困惑而丝毫没有情感的痛苦需要处理。然而经过心理治疗,与治疗师逐步建立深度信赖的关系,他们渐渐与自己的感受建立了连接,才开始掩面而泣。

  过度理性,是一种常见的防御机制。常常是因为养育者的过度理性及对情感回应不足或没有回应,使得幼年的来访者压抑了自己内在的情感需要。要变相承认“我不重要、不够好,不值得被爱”对于一个需要倚靠爱存活、恐惧被抛弃的孩子而言,这简直是毁灭性的痛苦。理性,在这个时候就慢慢变成了铠甲,似乎拥有它就可以帮我们隔离苦痛,使我们看起来刀枪不入。然而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大,仅仅是脆弱和伤痛被深藏在他人看不到的地方……

  疗愈过程有一个环节非常重要,就是激活情绪脑、连接感受。人,无法治愈自己感觉不到的情绪。但,临床上也确实发现,很多人的头脑和感受是分离的。他们察觉不到自己的情绪波动和变化,直到堆积和压抑的情绪变成躯体化的症状或疼痛从身体上反映出来,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受伤了……“释放淤积已久的情绪对康复过程的开启是必要的”,心理学家贾丝明·李·科里写道“麻木和掩饰看似能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但也阻碍了伤口的愈合。”然而,情绪脑的激活需要人卸下防御,这在安全、有滋养功能的关系里才容易发生。这也是心理治疗逐步起效的根本原因——安全、滋养的关系。

  讲述过去的故事,是寻求连接支持、也是一种梳理,有缓解痛苦和疗愈的作用。但,很可惜的是,很多人在生活中却找不到愿意尝试倾听又允许自己有情绪流露的人。当然,除了意愿上的问题,大部分时候可能也是因为对方有自己的创伤,故而无暇去顾及或者接住他人的情绪。但就是这种“能力有限”的拒绝,让被拒绝者重新回到儿时不被人爱、没人支持的悲伤状态,收到过往相似情境中、糟糕内在信念“我不值得被爱”的反复回响。这个过程就像回旋镖一样,每一次表达连接的需要,就会回旋扎在自己心上,让人痛不欲生……

  但有时,真的不是不爱,而是不能!

  因为,如果一个人从未正视和处理过自己的创伤和痛苦,他也就无法成为一个好的容器去容纳他人。形成安全依恋关系的能力,与一个人处理痛苦情感事件的能力有很大的关联。看见对方没有能力,可以避免习惯性地将拒绝的行为归咎于是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这是疗愈的开始。

  今天,我们能够在这里谈创伤,其实至少有两个真相被你忽略了:一、你经历了它;二、你活了下来。去分析和理解创伤的经历如何影响、塑造了我们,允许自己释放哀伤,当然重要也必不可少;但,也千万不要忘记去看看是什么支撑你从创伤和破碎中活了下来。

  从创伤的废墟里活下来、走到今天,你绝不是那个困在原地等待救援的受害者,而是一个穿越了风暴的幸存者!

  不要只是盯着儿时的“匮乏”沉浸在哀伤里,可能在你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在缺乏的废墟上早已开始了重建、开满了鲜花!

  写道这我不得不说,确实有很多依恋创伤的幸存者,他们在艰辛、不屑寻求爱的过程中,学习爱与被爱,选择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去爱,最终发展出了爱的能力,自己成为了爱、成为了很棒的依恋对象——好的伴侣、好的父母并成功养育了自己的孩子。家喻户晓的伊能静,她经历创伤、千万次救自己于水火,重新养育自己,坚定地选择成为爱、善良和勇气,最终她活出了自己,同时拥有了美好的生活、也成为一位很棒的母亲。没错!还有很多很棒的心理治疗师也是这样!

  是的,我们可以选择成为爱、活在爱中、任何时候都去给予爱。而这需要勇气!

  爱,带着重建生命的力量!

  好的依恋,也是好的爱的关系。当我们被爱、活在爱中,我们就不自觉地会珍惜自己,会自动远离有害的关系和环境,也愿意努力成为更好的人。

  我想,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可以治愈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