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今晚你睡得好吗?

发布时间:2020-11-04 13:14:20 阅读:415次

  据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这个数据意味着,全国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存在睡眠障碍。

  这个令人震惊的比值之下,“睡眠障碍”开始被我们所重视。或许有人会问:什么是睡眠障碍?

  就医学而言,睡眠障碍包括:“睡不着”、“睡不醒”以及“睡不好”。这三者严重影响我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让我们不得不开始探讨如何才能改善睡眠障碍。

  在这里,我主要从两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人群中加以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一、关于主动睡眠障碍者的剖析

  从医学的角度而言,超过晚上11点入睡就应该称之为熬夜。

  我问了我身边经常熬夜的人,发现绝大部分人知道自己在熬夜,也知道熬夜不好,但依旧在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选择熬夜。我们称这类人为“主动睡眠障碍”,即习惯了晚睡,再困也要撑着熬夜。

  为何会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睡眠障碍现象出现呢?

  我想归根究底还是缺乏对熬夜的清晰认知。很多人知道熬夜不好,但不知道哪方面不好,也不知道这份不好会对自己造成怎样的影响,在缺乏对熬夜清楚认知的前提下,他们觉得自己还是能够为了“熬夜加班”、“熬夜玩手机”等各种事由而承担熬夜风险的。

  科学研究发现,睡眠不足会导致记忆力下降,伴随神经元细胞营养不良,萎缩乃至凋亡;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直接相关。如果有人告诉正在主动熬夜的对象:你继续熬夜会导致猝死的话,我想我们会不假思索的强迫自己赶紧入睡。

  不是没有意识而是意识不够,所以想要改善“主动睡眠障碍者”的睡眠障碍,首先要让他们对睡眠障碍有明确清晰的认知。

  “知--信--行”的行为改变模型也启示着我们,在让“主动睡眠障碍者”知道睡眠障碍的危害后,还要让他相信这种危害是真实存在的,不能够被侥幸避免。

  一些熬夜猝死,深夜加班突发脑梗等等的病例,都可以是让我们相信的血例。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少熬夜,所以我们需要为自己的目的做出相应的行为改善。例如让自己再规定的时间点不携带电子产品上床,酝酿睡眠,养成规律的生物钟,进而来改善睡眠障碍,利于自我身心发展。

  二、关于被动睡眠障碍者的剖析

  在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下,很多人会深感来自生活的压力日益加大,承受不住。因此,当夜深人静我们开始酝酿睡眠时,我们会不由自主的陷入思考,思量如何化解压力,如何抵挡生活重担等等,思虑过多导致想睡却睡不着,这类人称之为“被动睡眠障碍”。

  对于这类人而言,想要改善睡眠障碍,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解决问题的根源,释放自我的压力。

  在《情绪自救》中有一句很经典的话:“睡眠是情绪的一面镜子”。想要摆脱睡眠障碍,首先你需要了解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当感到压力时,我们要学会“放轻松”,学会调节自我情绪,让自己解压,让自己的情绪控制在自己能掌握的范畴之内。

  最近在手术室,看到麻醉师在给病人麻醉的时候,经常也会跟病人说:“放轻松”,试图让他们以一种较好的状态,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但是“放轻松”这三个字,说得轻巧,做起来却一点都不简单。

  就好似心理学上的“白熊效应”,心理学家要求试验者尝试不要想一只白色的熊,结果人们思维出现强烈的反弹,很快大脑中就浮现一只白色的熊。

  强迫自己,不断告诫自己要“放轻松”其实并不能让自己放松下来,最佳的放松方式尝试从其他行为中让自己得到放松。

  就我个人而言,在睡眠障碍的夜晚,我会尝试通过深呼吸,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呼与吸的节律上,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将自己从脑力劳动--“想得过多”转移到行为上的呼吸中,让自己在呼吸中得到放松,大脑得到解放,然后不知不觉的进入睡眠。

  有入睡困难,想睡但却因为睡不着,过于紧张的人不妨试试,每天多做几组深呼吸训练,加以调节。有时候,通过行为和身体的内心深处建立一定的联结能够帮助自己拥有更强大的内心去抵御生活的压力;能够帮助自己拥有一个较舒适的睡眠,有足够的精力去迎接挑战。

  当然,有睡眠障碍的人也可以尝试合理适当运动,来改善自己的睡眠情况。

  无论你是哪一类睡眠障碍者,都希望你能够被治愈,拥有夜夜好觉~

  晚安~


上一篇: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