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双十一你买了吗?

发布时间:2020-11-11 09:21:25 阅读:378次

  购物狂欢一年又一年,双十一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除春晚以外最重磅的年度吐槽大会!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剁手节”,据统计,今年的双十一活动,从11月1日0点—11日0点30分,成交额达到了3723亿!如此惊人的数字,你贡献了多少呢?

  为什么?一个不一定能省钱、快递又贵又慢、优惠费时费力费脑的日子,凭什么能够戳中无数人的购物G点呢?下面,让我们用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锚定效应——占便宜的兴奋感

  所谓锚定效应,就是指人们在对某物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简单来讲,就是一种认知偏见,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会过分依赖之前被提供的信息碎片。

  在双十一,各种打折优惠层出不穷,商家通常都会给商品打出两个价格:原价和折扣价,原价就是锚,让人感觉折扣价没那么高,使人们产生一种自己“占了便宜”的兴奋心理。

  不过,不少商家会玩一手“先涨价后降价”的套路,实际上卖给你的并不便宜多少,就是利用“锚定效应”来促销。

  从众心理——大家都买我也买

  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的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俗称“随大流”,表现为个体的意见与行为和群体中的多数人相符合。

  本来是双十一编外人员,什么规则都不懂,什么活动都没参与,也没有什么特别想买的东西,本想默默旁观。

  然而每天看着周围人热热闹闹地为双十一做准备,竟突然发现——原来少了一件衣服!

  双十一,买的不是东西,买的是一种氛围。从众心理会让人们屈从于这种氛围,享受从个体购物到集体竞争的双重刺激。

  刻板印象——不买对不起双十一

  年年到除夕,合家看春晚;

  年年双十一,电商大扫购。

  十一年的双十一过下来,国人已经形成一种刻板印象,心中打下了一种在双十一狂欢shopping的心理烙印,这逐渐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的积累。

  而且,近几年的双十一越发火爆,每一秒都有交易额数据的刷新,让人内心有一种不参与就对不起这份火爆的感觉。

  稀缺效应——双十一就要抢

  每年的双十一,都要在深夜拼网速抢货,这也是商家促成的一种“饥饿营销”,利用的就是心理学上的稀缺效应。

  货物越少、越不容易得到,它的价值就会越高、它的吸引力就会越大。我们疯狂地抢,就怕买不到,就算东西用不上,也要抢来囤着。

  而且双十一秒杀竞争机制还会给人一种兴奋感,促使买家之间的竞购行为。

  延迟满足——来拼拆快递的手速

  “网购成瘾”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就好像逛街能促使多巴胺分泌一样。很多人热爱网上购物,原因之一就是延迟满足。

  相对于线下购物,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模式,双十一时快递满天飞的景象更加契合人们对于这种延迟满足的渴望。

  双十一快递越多,等待越久,虽说等待让人着急,但是收到快递的那一刻会令人更加开心满足。不少人十分享受拆快递时的快感,期待、兴奋、紧张、幸福,会充斥人们的大脑。

  这些都是常见的消费心理学,双十一狂欢购物节将它们用到了极致。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双十一时掉坑呢?

  其实只要我们在购物前三省吾身,三思而后“买”:

  我买完这个东西后,会用到吗?

  我买完这个东西后,会用到吗?

  我有钱吗?


上一篇: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