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绝大多数的父母都对孩子饱含着深爱。
但在这份深爱之下,也隐藏着对孩子有形或者无形的对抗。我们需要正视这种对抗,这是正常的状态,你并不因此是失败、自私的父母。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我们就会更有意识地调节我们和孩子的互动模式。
1、当权威受到挑战
随着孩子长大,变得越来越有力量,他们眼里的父母不再是万能的,在很多方面,父母甚至是out的,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人。
在越来越多的“不”面前,还没有习惯和适应的父母,感受到了权威受到极大的挑战。我们还没有做好准备去调整应对这种角色力量的改变,对抗,或者隐形的对抗就产生了。
对此抱以察觉。鸟儿要飞向它的天空,它飞得比我们更高,更稳,更快,这值得我们的祝福。
2、你也在追求一种掌控感
以爱之名,编织出一张密不透风的保护之网。
父母事无巨细的安排,也在追求一种掌控感。害怕,不相信,希望一切都按预设发展,那样最熟悉,也最安全。
因而当有一些失控的感觉,父母隐形的对抗开始生长。必须抓住点什么,让那种就要游走的感觉可视、可控。
失控时企图抓住什么,是自然而原始的反应。不用为此感到羞愧,但可以对此增强自我理解,并推进力所能及的调整。
成长就是冒险。我们得学会放松一点抓在手里的线。
丑小鸭中学詹大年校长在一次分享中说:
游戏分两种,一种是有限游戏,目的是“玩胜负”。一种是无限游戏,目的是“玩下去”。教育不要分胜负,分胜负别人不愿意跟你玩了。而要“玩下去”,只有这样,下一次才有机会。
学会爱,不能只想着“赢”。
3、看见和自己的关系
父母与孩子的对抗背后,隐藏着和自己的对抗。
也许是和孩子的互动激发了自己不好的感受,也许是在孩子身上唤起了自己不堪的记忆,又或者,一些惯性在抗拒颠覆的土壤。
孩子就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见自己,看见和自己的关系。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省视。
陪伴孩子的成长,也是作为父母完善、完整自身的成长旅程。

孩子与自己的对抗
有些孩子在青春期表现出明显的对抗。他们冲动、情绪化,被贴上“叛逆”的标签。他们那么不易接近,也很容易让人只看到他们的张牙舞爪,而他们的内在感受往往被忽略了。
有些孩子没有表现出对外的攻击。他们沉默,冷淡,看上去没什么波澜起伏。这会让人误以为他们很“好养”,认为他们没有青春期的阵痛。
尽管表现形式不同,攻击目标不同,他们在青春期的迷雾中,都在和自己战斗。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一场硝烟弥漫。自我撕扯,挣扎。
很多父母非常困惑,给孩子讲了多少道理,提供了多少资源,但不见任何改善。
为什么?
孩子要与自我和解,唯一的方式只有增强自我理解。
稳定、持久的行为改善,建立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之上。
理解当下的情境,理解自己的能力层次,理解情绪状态,理解我是谁......这些都指向,慢下来,慢一点,去审视自己的反应和思考。
这需要我们给予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允许结果没有马上变好,允许他不知道,允许他的混沌,允许他的自我摸索。
深谙此“道”,他需要自我理解,更需要自我练习。
上一篇: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