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家庭教育知多少:你的观念更新了吗 与子女沟通 成长过程

发布时间:2022-06-20 10:38:40 阅读:213次

  随着又一批新政策的颁布,也许被唐山系列案件的热度盖下去了,但是有个问题其实在前几天已经提出来了,并且为人热烈讨论:建议加入父母家庭教育课程。旨在让现在的家庭更好、更有资格当父母,更好的教育孩子,从根源上减少悲剧的发生。

  父母教育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并且父母的教育观念也一直为人所讨论,从最早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到现在的倡导言语教育和寓教于乐,甚至是觉得不能碰孩子一下,我们都在感叹现在的孩子心里太脆弱了,但是反过来说,如此内卷的社会,孩子不仅要承担自己的期待,还要承担父母未完成的期待,孩子们也是不容易啊。

  从菲尔这个时代过来的孩子应该不少人印象很深刻,那时候我们上学的时长可以说是“昏天黑地”了,早晨天没亮就已经坐在了教室,晚上天黑了可能你还没走,不要说别人八小时工作制,这早六晚十的上学制都已经酸爽的不行。这还不算完,在学校“坐牢”结束之后,鲜少的空闲时间和节假日还要进行大量的补课,把我们的节假日又安排的满满的,时至今日菲尔都仍旧记得过年的时候自己窝在床上抱着单词书啃单词那一幕。

  “这得多累啊——能不能给孩子减减负啊!”于是有人提出了这样的呼声。就是在这样的呼声下,双减政策出现了。

  什么是双减政策呢?

  根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第二十四条规定,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逐步大大压减,解决过多过滥问题。

  

01

 家长对双减的态度如何


  这里有一份数据其实可以看得出来家长对于双减的态度如何:

  受访者的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占52.8%,高中、中专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占23.6%,大专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占11.4%,本科占10.9%,硕士研究生占0.9%,博士研究生占0.4%。受访家长所在地为城市的占66.3%,乡镇和农村占33.7%。

  调查情况显示:86.8%的受访家长支持提高校内教学质量,同时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74.8%的受访家长支持减少机械重复的刷题,减轻孩子作业负担。交互分析发现,对“双减”政策越了解的受访家长,越倾向支持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和作业负担。

  具体来看,对“双减”政策非常了解的受访家长中,对减轻培训负担、作业负担的支持率分别达到91.2%(高出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和86.2%(高出平均水平11.4个百分点)。而只是初步了解政策信息的家长,支持比例偏低。

  ——选自共青团公众号

  我们不难看出,尽管“双减”的落实和支持率上有不少人进行着不良的诱导,但是总体来说,大家还是非常支持“双减”政策的实施的,因为它多少真的让孩子们感觉到了轻松,而不是像当初的我们一样学习学到昏天黑地。

  但是紧跟着更加刺激的情况就出现了:国家减负了,家长不同意哇!继续更多的补习班和各种学习课程,觉得不这样做就会输在起跑线上。

  所以更加核心的地方就在于:作为父母的如何更好地转变教育观念?然后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教育课程的呼声又越来越高了。

 

 02

  父母教育观念的改变


  我们其实不难看到,自从“双减”政策实施之后,不少父母做出了让我们非常惊喜的改变,以菲尔自己的侄女来说,有那么多的时间出去旅游和学习课外的东西,其实让菲尔有点羡慕为啥自己当初没有这样的待遇,想要看一些“不务正业”的东西还需要去偷偷摸摸的。

  其实这就很明显的体现了在这个政策下父母们教育观念出现的改变,人们越发的意识到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对待孩子,而是要让孩子有更全面的发展,更多的注意到孩子的心声,更多的注重让孩子“活得好、活得开心”而不是“活的让所有人都称赞”上。

  但是尽管如此,在转变教育观念这件事上,仍旧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如何更好地转变教育观念?

  1.重视对孩子的陪伴

  很多人可能会说,那么多形形色色的补习班啊、看护班啊、教育机构啊,自己忙,没时间,那我送给人家去托管,反正我钱多,他不学也无所谓不是吗?成绩好也不用我管啊?但是其实当做父母的这样想的时候,带给孩子的反而是一种负面的驱动。

  2.尊重孩子的选择

  学习并不一定是全部孩子的唯一出路,有的孩子确实不适合学习,你怎么逼迫也是学不好的,但是他却在别的地方有很棒的闪光点,这个时候作为父母的不是继续逼着孩子在一条路上走到死,而是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努力培养孩子好的地方,让孩子自己也提高自信,认识到自己的一技之长和努力的方向,日后可以成为更加有价值的人。

  3.避免唯成绩论

  成绩至上可以说是目前我们国内家庭的一种常态,孩子之间的内卷和父母之间对孩子的内卷一定让无数人都疲惫不堪,菲尔无法否认,目前我国的高考教育的确是相对来说最公平最好的一种形式,但是这不意味着成绩就是一切,除了学习好,还有很多东西也是比成绩还要重要的。

  所以父母自然也需要注意,避免唯成绩论,尤其是过分的把孩子的学习分数当成一切,而是要注重别的层面的教育,比如道德、性格的培养、人文关怀等等。

  4.正确更新教育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进步飞快,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鸿沟可能会逐渐加剧,甚至演变成孩子学习和接受的东西比父母还多还快,而父母因为所处时代的关系甚至可能会有些脱钩,这时候作为父母的就要注意多和孩子学习,而不是带着一副“我是你父母,我说的都是对的”的心态去教育孩子,那样很可能会出现反向后果。

  5.引导多于指引

  从长辈的角度或者过来人的角度来说,我们很容易出现一种“你必须xxx”或者“你应该xxxx”或者是“凭我的经验你要xxxx”,其实这是一种比较高傲和给人压力的感觉,就像是安排好了孩子的一切一样,但很多时候,做决定的是孩子自己,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去往一个方向思考,而不是把答案摆在眼前。

  当然最重要的,更要及时的学会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避免悲剧的发生。

                                                                                                    ------ 转自《壹心理》

在亲子关系、子女教育,中学生学习状态调整等方面有困惑的亲们,可以关注博雅心理抖音号,了解更多心理知识。


上一篇: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