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父母最伤孩子的8种行为,这个居然排第一

发布时间:2023-02-03 16:23:01 阅读:464次

  你看看人家!」

  「你看看人家!」

  送女儿上舞蹈课,碰巧遇上一位妈妈对自己的女儿大声训斥。

  「人家原来跟你一个班,现在都升到中级舞蹈班了,你怎么还在初级转悠,为什么你做不好?」

  小女孩低着头一直哭,小声嘀咕了一声:那让你怎么不让她当你女儿啊!听到孩子说这句话时,我都惊呆了!

  对于孩子的还击,妈妈更是气的牙根儿都痒痒,可是我们回过头来换位思考一下,像我们这一批大部分都是80后的家长,我们小的时候也憎恨过“别人家的孩子”,明明知道大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给你小时候带来了多大的伤害,但为什么还要再用到你的孩子身上呢?

  毋庸置疑,每一位家长都是爱孩子的,但不一定你的一言一行都是爱孩子,有时候你的表现也会伤到孩子。

  小编有话说

  父母最伤害孩子的8种行为,都有哪些呢?

  TOP8

  夫妻互相拆台

  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天,我跟朋友坐在一起闲聊,说起家庭和睦对孩子的影响,朋友就跟我说了发生在她自己身上的一件事,她平时和老公的生活状态基本是互怼模式,这点我早有耳闻,朋友喜欢不停的唠叨,总是能挑出她老公很多毛病,她老公每次都表现的很不屑或者无所谓的态度,还会跟孩子打趣说:“让你妈闭嘴,烦不烦。”

  有一天,孩子对着要查检作业的妈妈说:「行啦,你能别唠叨了吗?我都知道了还一直说!」

  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是孩子的整个世界,如果我们经常吵得不可开交,不顾对方形象的挖苦和诋毁,不但会引起孩子的恐惧,破坏孩子的安全感,甚至会让孩子变得不尊重父母。更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择偶观。

  所以,爱孩子,请从夫妻间好好沟通开始吧,在孩子面前不互相诋毁,不互相拆台,是为人父母的一种修养,也是一个生活的榜样。

  TOP7

  唠叨是把小刀

  知乎上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时候最反感父母?点赞最高的是:父母唠叨的时候。

  的确,唠叨是为人父母的一个通病,但很多父母不认为这是什么坏事,觉得如果不这样“叮嘱”,孩子怎么能时刻记住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或许你会说:唠叨是出于对孩子的爱。

  但小编今天想更正的是:其实你是打着爱的幌子在无休止无界限的干涉孩子的行为、控制孩子的思想,你的这种“爱”并不能给孩子带来正能量,只会把孩子推向相反的方向,带来负面的影响。

  由于孩子又没有办法战胜你,那他就只能用「选择性失聪」来拒绝或对抗父母。父母与其唠叨,不如采取「少说、多听、多行动」的策略,适度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和探索。

  TOP6

  亲子边界意识模糊

  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初中女孩,每天沉迷于手机,回到家就戴着耳机听歌打游戏,要么就出去跟同学聚会,总是无视其他人,父母十分担忧找到咨询师来解决。

  后来经过了解和谈心,知道其实孩子是故意这样表现来发泄对父母的不满的,因为父母总是偷偷的翻她的日记本,偷听她打电话,甚至还在卧室门上的锁眼里偷偷观察孩子的动向。

  正是父母的这一行为,让孩子非常的反感,感觉自己的隐私被侵犯了。觉得你不是就爱偷偷的调查我嘛,那我就这对付你,这都是对父母「越界」的一种抗议。

  再小的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界限感,只有父母有了清晰的界限感意识,孩子长大后才能会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儿,才能保护好自己的界限,并尊重别人的界限。

  TOP5

  河东狮吼

  说到河东狮吼式的家长,我相信10个家庭里有9个家庭中都会有这样一个角色。

  或许你会说:

  「我做不到啊!」

  「我控制不了自己呀!」

  「没办法,只有发火,孩子才会听话!」

  「没关系的,自己亲生的,吼完以后TA不会记你的,还是粘你离不开你!」

  但你有没有想过,不管你做什么都相当是埋下了一颗种子,被吼过的孩子其实已经伤痕累累,只是我们看不见而已。孩子用这种忽略你任何态度的方式无条件的爱着你,而你却是在有条件的爱着TA。

  其实,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处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声调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相对于「吼」,家长不妨试试「低声教育」。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学会用一种平等的姿态和他交流,情绪平稳地降低声调,而不是居高临下的俯视孩子,趾高气扬地「吼」他们。

  TOP4

  无原则的妥协

  由于现在的家庭环境影响,好多家长包括长辈都很溺爱孩子,不厌烦的时候大声训斥,发泄完就变成了无原则的妥协。

  比如,一周只能买一个玩具,看电视一次只能看20分钟,一个礼拜只能吃一次冰激凌,但面对孩子的死缠烂打,规则被一次次打破。

  父母的妥协,只会让孩子认为规则不重要,他们只需要哭一会闹一下就可以了,让他们误以为所有规则都是可以通过无理取闹来随意践踏的。

  所以,父母一定要学会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说「不」,但在拒绝孩子的时候,不要急着和孩子去争辩,你必须以尊重、平等的态度和孩子说话,这样孩子才会接受你的意见。

  TOP3

  让孩子听话

  很多家长会发牢骚说:“我家孩子一点主见都没有,感觉对啥都提不起兴趣,对啥都无所谓”。有时候我会反问这位妈妈:“你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吗?他现在做到了,他只需要听你话就好了啊!”

  这就是为什么听话的孩子,最容易养成的一种性格就是「无主见讨好型人格」,

  一个拥有讨好型人格的小孩,是一个自我认同感非常低的人,他们会压抑自己的喜好,去努力迎合别人,哪怕这个人自己压根不喜欢。

  所以,让孩子成为孩子,允许他们任性,允许他们说「不」,赋予孩子选择权。父母应该停下来,认真聆听一下孩子的内心,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听话」。

  TOP2

  说话不算数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在全国调查中发现:中小学生最不满意父母的12种行为中,「说话不算数」占43.6%,排在第一位。

  其实这和无原则妥协所造成的后果都差不多,父母的行为是孩子模仿的主要来源,一次次不走心的承诺,除了让孩子不再信任你以外,还会慢慢的教会孩子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答应孩子的事情,要尽力做到,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也请和孩子说明原因,并跟孩子说声对不起。

  TOP1

  手机不离身

  让我没想到的竟然是这个排在第一位

  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不是打骂不是离婚,而是手机。说是手机毁掉了亲子关系一点都不夸张,一位美国小学教师给她的二年级学生布置了一个作文,题目是:你最不喜欢的发明是什么,为什么不喜欢?其中有4名孩子写到:希望手机从未被发明过,因为他们的父母对手机太过依赖。

  是啊,孩子要的其实很简单,只是我们一个全心全意的陪伴。我们做大人已经太久了,已经忘记了做孩子时候的样子。趁着孩子还小,趁一切还来得及,停下来,慢下来,用心聆听一下孩子的心声。

  FENG CHAO SHUO

  我们有话说

  给予孩子爱,并从孩子身上学会爱。

  孩子,爸爸妈妈也是第一次为人父母,

  余生请多多关照。

  人生这趟马拉松,

  我们相互扶持,一路向前。


上一篇: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