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33岁的我,没有「结婚自由」

发布时间:2023-03-29 10:03:57 阅读:490次

  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家变成了一种痛苦。痛苦得我只想逃避。

  我感觉不到温暖,只有漫天的催促、不耐烦和嫌弃。

  单身就像是一种罪过,大龄单身更是罪人中的罪人。

  今天,我想借着自己的故事,给同样被逼迫与嫌弃的你,一些慰藉和力量。

  希望你也能从情绪漩涡中走出来,掌握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

  01

  被催婚,催到想轻生

  今年我实岁33岁,但在我妈看来,我已经虚岁35岁了。无力辩驳,她怎么认为都是对的。

  每次节日放假,我妈都会催促我早点回家。不用想都知道,肯定是安排我回家相亲。

  说实话,从25岁起,她就开始给我安排大大小小的相亲局。

  我已经参加了数百场,但越是相亲,我就越不想谈恋爱和结婚,每次去都是应付。

  况且,明码标价的相亲,哪有爱情可言。

  我很厌恶这种被挑选、被物化的感觉。

  有一次,我想趁放假好好补觉。

  睡得模模糊糊时,我妈突然叫醒我。

  一出客厅,几个媒婆围着我叽叽喳喳,当时真的一句话都没听清楚,接着一个高大的男生走了进来。

  我惊呆了。心里又无奈又愤怒,我还穿着睡衣呢,为什么基本的尊重都没有?

  临走时,媒人说了句:“明天还有两个小伙子,你提前收拾下!”

  我阴着脸没有说话。

  等媒人走后,我跟我妈发生了冲突:“为什么每天逼我这么紧?你就这么盼我嫁出去吗?”

  我妈一脸不悦,又一遍遍重复那套说辞:

  “你看你都多大了?还不结婚?想等到什么时候?人老珠黄吗?你结完婚赶紧生孩子,年龄大了生孩子多难啊!”

  我几乎哭着喊出来:“难道我的人生就是这样吗?赶着结婚生孩子,过着和你一样的生活吗?”

  我妈怒吼着:“这样的生活有什么不好?!”

  我实在受不了了,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一种熟悉的窒息感贯穿全身,我逃命般跑出了这个家。

  在内心痛苦万分的情况下,我去找了心理咨询师。

  02

  原来我的症状

  是一种反抗

  其实做心理咨询,我内心很忐忑。

  我不知道咨询师能不能帮到我,有些难以启齿的话,也不知道怎么说出口。

  但很幸运,我遇到了一名底色善良、专业能力又强的咨询师。

  第一次见,她从容的眼神、温柔的声音,仿佛能镇静我的神经。

  咨询师问我怎么了。

  我:“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就是最近家里催结婚催得紧,我发现一提到这个事情,我就会情绪爆炸,跟父母产生强烈的冲突。我想知道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们不要这样对我。”

  咨询师:“你怎么看待婚姻的呢?”

  我:“我不知道,我对结婚很恐惧,其实一跟异性相处,我就会很紧张,很难受,手都不知道放哪,干什么都会小心翼翼,总觉得自己会出丑,会被别人笑话,我也不知道如何与异性相处。”

  说着说着,我不自觉想起我妈奇怪的行为。

  上学那会儿,稍微有个男同学给我写个信,对我有点好感,都会被我妈过度放大,一遍一遍警告我,不要早恋,还翻看我的日记和书信。可一毕业,却巴不得我就地结婚。

  而我爸是另一个极端。他很严肃,每天忙于工作,早出晚归。印象中,我没有什么和他相处的记忆。

  他对于我结不结婚也没表达过多的看法,只是偶尔一句:“找个差不多的就得了。”

  追溯至此,我在咨询室里哭着怒吼:

  “在我妈眼里,没有结婚的我,就是个废物,一事无成。难道我不结婚,就不配活着吗?为什么每天都要逼我呢?”

  情绪最崩溃时,我甚至想过自杀:“有时候我真想一了百了。活着真没什么意思。”

  咨询师先是引导我,认清父母作为个体的局限:

  “父母那样催婚,一方面源于他们的认知。在他们看来,婚姻是人一生中的正确选择,他们也是这样走过来的。并且希望你和他们保持一致,即使他们的婚姻不怎么幸福。”

  她的话,让我回想起父母的婚姻。

  我爸特别不擅长沟通,每次与我妈发生冲突,要么沉默,要么就在沉默中爆发,然后互相辱骂。在妈妈的控制和爸爸的沉默中长大的我,对幸福婚姻没有任何想象力。

  我:“是的,从小到大,我都没有在这个家庭中感受到‘爱’,我不知道爱是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爱。只觉得自己一直被一种恐怖的氛围笼罩着。”

  咨询师接下来的话,深深地触动着我,我想我会记得一辈子。

  她用了一个比喻来形容我的创伤:滴酸蚀石。

  “每一滴酸本身,不会造成过大的损伤,还可能将石头蚀刻得更美。因此,日复一日的微冒犯,可能会培养出我们为了生存的应对策略。”

  “然而,每一滴酸又都造成了足够强的损害。使得下一滴酸,对你的内心完整,造成更大的摧残。”

  听完咨询师的诠释,我哭得不能自已。

  那些旁人看上去理所当然的规劝,父母对我人生的安排与把控,原来并不“正常”。

  所谓的金科玉律,也并不一定是对的。

  而我的情绪崩溃、痛苦、抑郁......所有看似不体面的“症状”,其实是我的反抗。

  它们是我对被压迫、被失权后,最真实的抵抗。同时也反映着我的韧性,与内心真正的力量。

  也正是在咨询室里,通过咨询师的共情、陪伴与梳理,我才能慢慢重建关于自己生活的叙事。

  并由此更加坚定了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03

  我想要做什么

  成为了生活的第一位

  自从与妈妈因为相亲的事发生激烈冲突后,她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给我打电话。

  换做以往,我会被脑子里的声音不断困扰:

  “我是不是一个坏女儿?我是不是不该那么做?她也许也只是为我好而已......”

  直到最后,往往是我先联系她,给她道歉,说自己不该脾气那么冲。

  做完心理咨询后,很神奇的,脑子里那个声音消失了,我的心异常平静。

  而且我发现,如今和朋友聚会,即使有异性在,我好像没有那么紧张了。

  我的关注点不再完全放在我表现如何,会不会犯错上。

  而是更多在意聊得是否开心,我有没有很放松。

  突然有一天,许久未见的妈妈给我打电话了。

  没有提及上次的争吵,闲扯了几句后,她又开始提到相亲、结婚的事。

  我好像没有那么强烈的情绪了,我对她的话左耳进右耳出,随便应付几句,就挂断电话。

  我很明白自己如今的选择:当我真正想要结婚时,我才会去结。

  这个决定,取决于我的意愿,而非寻求父母的认可,或外界的眼光。

  如今,我也遇到了一个喜欢的人,过着很幸福的生活。

  很奇妙,我跟他在一起的时候,与别人就是不同。我不再拘谨,而是放松,自在,并且打从心底觉得自己值得被爱。那是一种很笃定的感觉,我想我遇到对的人了。

  我想,正是因为咨询师的帮助,我开始坚定地做自己,把自己的选择放在第一位,才会后来遇到跟自己同频的人。

  可以说,我今天收获的一切,固然有我自己的领悟,但更离不开心理咨询师的引导。

  现在每周一次的咨询,已经成了我的日常。

  虽然平时,我也会和朋友聊聊。

  但是再要好的朋友,也很难让我完全敞开心扉,我总会有很多顾虑。

  而咨询师却不一样。

  她仿佛一个容器,在这个容器里我很安全,完全不用担心自己说什么、做什么。

  最后,我想和你说,当你感到痛苦时,不应该为此感到羞耻。

  这份痛苦,往往证明你在积极、努力地重新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力量且有感受的人。

  痛苦是一种信号。

  不妨试着让专业的咨询师带着你,一起去寻找Ta想要对你说的话吧。

                       

在亲子关系,子女教育,中学生学习状态调整等方面,有困惑的亲们,可以关注博雅心理抖音号,了解更多心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