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伤春悲秋不是无病呻吟,而是触景生情

发布时间:2020-10-14 14:35:16 阅读:585次

对于秋,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既有刘禹锡曾“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迈洒脱,亦有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潸然泪下,不同的人对于时间的流逝,四季的轮回有着不同的理解。正如网上所说:“有一种思念叫望穿秋水,有一种寒冷叫忘穿秋裤。”最近,各地气温持续下降,“今天你穿秋裤了吗?”也成为微信朋友圈里的热词。除了要不要穿秋裤的纠结,恐怕这个季节很多人都莫名多了一些情绪上的变化,今天跟大家一起谈谈季节性情感障碍。

  秋,一直都是能够引起无尽愁思的季节。从屈原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到刘彻的“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雁南归”,再到孟浩然的“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这些正应了刘禹锡的那句“自古逢秋悲寂寥”。

  许多人也都有同感,不知道为什么一进入深秋初冬的日子就心态低落、情绪烦闷、意志消沉。聚会,不想去;社交,不参加;工作,好烦闷;心情,好低落。自己还暗暗奇怪呢,寻思着:平时也不是个感性的人儿,咋还悲秋了呢?难道……难道这是爱情的力量?

  不,你错了,这不是爱情的力量,这是“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力量……

  你得了SAD吗,都有哪些表现?

  季节性情感障碍属于抑郁症的一种,最早在1984年由罗森塔尔等人命名为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简称SAD,主要指每年在同一时期反复发作的抑郁性情感精神疾病。

  根据2012年k S L发表于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杂志上的调查报告,以社区为基础的研究表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SAD患病率接近10%。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SAD在美国普通人群的发病率约为5%~8%;在欧洲,成年人SAD发病率为2%,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的比例为4:1;而在日本,男女的发病率几乎相同。

  研究证实,老年人SAD发病率相比较低;根据6~18岁儿童父母的报告,与6~15岁的未成年人相比,16~18岁的青少年发生季节性情感障碍的抑郁程度更加严重。

  SAD患者的症状与抑郁症的某些形式相似。如果怀疑自己患有抑郁症,且与季节性相关,那就要考虑SAD的可能性的。

  SAD的常见症状包括:疲劳、焦虑、易怒、兴趣丧失、排斥社交、注意力减退、烦躁不安、失眠或嗜睡等等。另外,爱吃甜食和体重增加是SAD常见的伴发症状,但并非其他抑郁症的特异型标准。

  SAD患者可能没有表现出医生所述症状,或者表现的症状更加严重。在极少数情况下,有些人群会在夏季表现出SAD,可能是因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所引发的。

  情感障碍咋还有了“季节性”?

  这种“季节性”到底是如何产生的?目前有几种假说可以对其进行解释,最主要的一种“时相转换假说”,认为昼夜时相后移或前移是造成这种情感障碍的主要原因。

  其他生物机制还包括视网膜光敏感度、神经递质功能障碍、遗传变异对昼夜节律的影响、褪黑素与5-羟色胺水平等。因此,有学者认为该病应被视为由混合因素所致的复杂障碍。

  虽然成因尚未最终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与季节、地域、日照等环境因素变化所导致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有关。纬度较高、冬季持续时间较长、气候寒冷、光照时间减少都与SAD的发病率正相关。

  其中,光照时间减少应该是SAD发病的最主要原因,根据坂本于1993年进行的研究发现,SAD的发病率与日照时长呈显著负相关,与纬度仅呈弱相关。

  由此可见,进入秋季之后,北半球昼短夜长,高纬度地区居民接受光照时间会缩短得更加明显,因此诱发了一系列生物机制,引发神经功能障碍和情感障碍,于是便产生了这种所谓的“季节性”


上一篇: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