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为大家分享心理学三大巨头之一——阿德勒的心理哲学《被讨厌的勇气》。
本书由哲学家岸见一郎和自由作家古贺史健两位作者合作编著。
阿德勒思想拥有改变人一生的力量,本书以对话的形式一步步为我们展开阿德勒的心理哲学。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书中青年和哲人的辩论,一起思考:
为什么“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被讨厌的勇气》是一本关于心理学和哲学的畅销书,它以对话的形式介绍了阿德勒心理学的核心理念。
在本书中,作者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深入探讨了许多重要的问题,例如自我实现、人际关系、自我意义、责任等等。
这本书能使读者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同时能更好地理解了人类的本性和社会的运作方式。
「被讨厌的勇气」并不是要去吸引被讨厌的负向能量。
而是,如果这是我生命想绽放出最美的光彩,那么,即使有被讨厌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往那里走去。
“因为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于是有了真正幸福的可能。”
你是否常常对繁琐的生活感到乏味?
你是否时时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疲惫?
你是否认为人生的意义越来越模糊难见?
我们如何能够在繁杂的日常琐碎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得真正的幸福?
一切答案尽在这本《被讨厌的勇气》中。
胡慎之老师以下列四个方面为我们解读了《被讨厌的勇气》中阿德勒的思想。
01.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阿德勒哲学的地位及论点介绍。
02.为什么讨厌自己?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03.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吧|人生课题与边界问题。
04.在更广阔的天地寻找自己的位置。
a.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阿德勒哲学的地位及论点介绍。
阿德勒的哲学思想叫个体心理学,也就是说,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
这个思想与我国的古代明朝的有名的思想家——王阳明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王阳明追求“格物”,其实就是寻找一种规律,在这本书中,哲人把“格物”称之为寻找一个事物的规律。
书中哲人和青年的讨论,其实也是慢慢寻找规律的一个过程。
他们用了五个晚上去讨论规律是什么?
我是谁?我将如何改变自己?我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总结阿德勒的哲学思想,其实就以下几句话:
你如果要成长,那就是无法逃避的一件事情。
减少一些责怪,不要去合理化,也不要以“为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去责怪他人。
同时,所有的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选择,
当你成年以后,你自己可以选择,并且达到一个自我改变。
阿德勒创造了一种认知给你:
当我们意识到或者感觉到这些问题、这些真理正在发生的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出改变,然后行动。
b.为什么讨厌自己?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阿德勒认为当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其实是一种对立或者对抗的关系。
比如说,当我出了一件糗事,我认为别人都会笑话我。
当我穿了自己认为好看的衣服的时候,我会觉得别人有可能会认为不好看。
当我要坚持这个观点确实正确的时候,有可能有人会质疑你的观点是否错误。
如果说在孩子的世界里,可能需要一个对错关系。
因为在我们的教养关系中,我们的对错能够让我们去完成一种人际关系的模式。
这种人际关系模式就是控制和服从的人际关系模式。
只要你错了,那么这也就意味着你就必须要听我的。
因此阿德勒认为人际关系里面有一种叫权力斗争,而这种权力斗争到最终就是分出谁是控制的那个人,谁是服从的那个人。
当我们一直在服从的关系里成长起来,我们对控制的愿望就会特别的强烈。
如果从精神动力学来理解的话,就是我们与攻击者互相认同。
当我们觉得我们作为一个顺从者,或者作为服从者而很难受的时候,我们就特别渴望拥有权力。
c.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吧|人生课题与边界问题。
对我们来说,当一个人活在别人的眼光里的时候,实际上在这个时候我们是很不自由的。
在精神动力学里面有一种解释:当一种羞耻感被激发。
那种“我是坏的,我是不好的”、“我们有可能是会被抛弃的,或者会被糟糕地对待的”想法就会产生。
由于这种恐慌,我们需要有一种羞耻的感觉。
当我们一旦羞耻感产生的时候,我们就一方面可能会去迎合或者取悦,然后就压抑自己。
另一方面的话,我们对于让我们产生羞耻感的人,会有一种恨意产生。
因此在这本书里面有这样一个主题,即:“你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期待而活的。”
我们获得自由的代价就是:不害怕被人讨厌,不追求别人的认可。
d.在更广阔的天地寻找自己的位置。
阿德勒的心理学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
当我们去牺牲自己,然后去拼命寻找他人认可的时候,实际上那一刻,你只是以自我为中心。
同时,你在不断地牺牲自己,然后去满足他人的时候,实际上你还是以自我为中心。
那是一种非常自私的行为,就是它对关系的共同体是没有贡献的,没有好处的。
因此个人应当分清自己的人生课题,自我赋予人生的意义。
生而为人,总会碰到苦难挫折,也会遇到需要安慰他人的时候。
在亲子关系,子女教育,中学生学习状态调整等方面,有困惑的亲们,可以关注博雅心理抖音号,了解更多心理知识。
上一篇: 产后抑郁︱爸爸也需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