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高考倒数100天,女儿却要弃考做直播:孩子太叛逆,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3-05-10 09:08:44 阅读:630次

  你的青春期是怎么过的?
  叛逆么?
  今天,我想和你聊一聊“青春期的叛逆”。
  01
  “别拦我,我就是要去做直播。”
  距离高考仅剩100多天。
  有这么个女孩,紧闭房门,假装在刷题。
  实际上,却在偷偷做直播。
  靠着不顾形象,古灵精怪地扮演,一个多月,涨了不少粉,也赚到了点儿钱。
  眼看人气越来越旺,她直播的时间越来越长,常常直播到深夜。
  然后第二天萎靡不振地去上课。
  最后甚至逃课去参加“直播年会”,被老师和父母发现后,公然宣布要放弃高考:
  “我兼职都可以赚这么多,要是全职做,我会比你们俩赚得都多。
  我高考出来,还不是要找工作,既然我现在已经有一份这么好的工作,能赚这么多钱了,为什么还要去高考?”
  妈妈气得毁掉她所有的直播道具,注销了她的账号,坚决不让她再直播。
  生无可恋的她冲动之下地跑上天台要跳楼,吓得妈妈当场昏厥。
  这个故事,来自大热的影视剧《少年派》。
  所幸,结局是合家欢。
  女孩林妙妙在爸爸的循循善诱下,关掉直播账号,老老实实回到学校补落下的功课。
  可返回头来看,她“为了直播差点放弃高考”的背后,看似是青春期的一次叛逆,实则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她的成绩、性格一直都被妈妈否定,导致她的内里很不自信。
  但在网络世界里,她却能轻而易举地获得流量与打赏,这让她产生了现实世界得不到的成就感。
  很多时候,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其实是在自救,他们通过或激烈的反抗,或冷漠的无视,来争取真实自己的地位。
  现实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父母都在经历着与孩子青春期的碰撞冲突。
  但其实,这时候的孩子也一样在面临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
  身体上,他们由孩子到成人,开始关注穿着打扮,在意别人的评价,也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
  心理上,他们开始进入“自我同一性整合”的阶段,产生了从他评到自评的需求,希望对自我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了解。
  想跟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好好相处,我们需要看到藏在他内在的迷茫、挫败。
  作为接待过不少青少年来访者的咨询师,我有不少的话想说。
  接下来,我将从“亲子间的对抗与冷战”这个角度进行剖析,聊一聊这个行为背后的心理,以及父母可以采取的应对方法。
  02
  房门紧锁,一说就爆
  孩子其实在想什么?
  三四年前,我的咨询室来过一位母亲。
  她非常不理解,自己对孩子那么好,做饭定好营养配比,辞去工作陪他学习,衣食住行都给他安排得妥妥贴贴……
  孩子却从不领情,还时不时就冲她怒吼:
  “你为什么又进我房间”;
  “天天夹这个夹那个你烦不烦,以后直接喂我嘴里得了!”
  ……
  她感到很委屈,为什么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孩子却离她越来越远。
  类似这样的冲突矛盾还有很多很多,父母们无法理解,原来还算乖巧的孩子怎么就越来越不可理喻了?
  其实,孩子的内心也在经历着他们的“生命风暴期”,他们也在各种冲突中挣扎。
  第一个,是他们成人感和半成熟感之间的冲突。
  青春期的孩子蹭蹭地长个,好多都比父母还要高,还要壮。
  他们就感觉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
  既然我成了大人,那父母应该尊重我,我应该有自己的空间,也能有自己的主见。
  这是孩子成人感的一种状态。
  但与此同时,他们的人生经验却不够,做事情往往又容易出问题,没那么容易能把事情做好。
  这就让他们异常迷茫,难受。
  一方面,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有权利自己做一些决定,但实际上,他的经验、能力又达不到,这让他们很慌乱。
  第二个,是他们心理断奶和精神依托之间的冲突。
  在这个阶段,他们希望能自己做主,但同时又感觉很孤独,希望被理解和支持。
  简单来说,就是他们既想摆脱你,又想依赖你。
  假如你真的给了他们自己决定的权利,你会发现,后面他们还是会来找你:
  “妈妈/爸爸,这个事情我遇到困难了,我要怎么办呀?”
  这个时候,我们还是要给予理解和支持。
  千万不要说:
  “你不是本事很大吗?你自己搞定啊。”
  这样会让孩子产生“被抛弃感”。
  第三个,是他们心理封闭性和开放性之间的冲突。
  比如孩子开始关门,开始给日记上锁,给手机、账号设置密码,好像什么都不想让你知道,跟你讲。
  这是他们的封闭性。
  但同时,他又很希望找到同伴,找到能够懂他的人去聊。
  把他在学校里发生的事,他对身材的不满,容貌的焦虑,同学关系的处理一一倾诉出来。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和孩子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让他愿意把我们当做沟通的对象,他的冲突感也能减弱。
  第四个,是他们成就感和挫折感之间的冲突。
  这个阶段的孩子,常常会一会觉得自己很厉害,考试考得不错,很有成就感;一会又会因为被老师或家长指责了一句,就觉得自己很差劲。
  在这样的冲突间,孩子也会变得反反复复,情绪不稳。
  知道了孩子发生的变化,知道他在青春期会有这样一个冲突状态后,我们父母能做些什么呢?
  03
  面对青春期的叛逆
  我们该如何应对?
  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迎接孩子的各种矛盾冲突,痛苦折腾与纠结。
  因为,这些状态都是正常的。
  当孩子身处叛逆期,不够成熟的心智会让他们对最亲密的养育者,也就是我们父母,进行对抗或冷战。
  但这,也是一个契机。
  正如前文所说,在青春期,孩子在心理上,也进入了自我同一性整合的阶段。
  在这时,如果自我探索进行得顺利,孩子就能学着面对现实,走向独立,实现内在的成长。
  如果进行得不顺利,则可能被现实挫败,被失落裹挟,变得无力,丧失斗志。
  这时候,想要帮助孩子成长的我们,具体能做些什么呢?
  a.调整教养方式
  不同的教养方式,会让孩子呈现不同的问题和状态。
  拿最常见的玩手机举例,如果孩子放学回家想要玩手机,你是如何回应的?
  ①给他玩,但和他约定好玩的时间
  ②不允许他玩,他要是玩,就把手机给收了,把网给断了
  ③孩子想玩多久就玩多久,不会去管
  不同的选项,对应了不同的教养方式。
  ①属于民主型的教养方式,这样的父母既爱孩子,满足孩子的需求,同时又是有边界,有规矩的。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既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又能遵守一定的规则和边界。
  同时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流动也是顺畅的。
  ②属于控制型的教养方式,这样的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只有规矩,没有柔和的情感,事情都是你说了算。
  这种教养方式会对孩子产生两种极端的影响:
  或是完全听从你的想法,没有自己的主见,成人之后也可能对别人言听计从;
  或是开始对抗,比如你不让我玩手机,我就非要玩,找别的长辈帮忙,或是偷偷去网吧玩。
  ③属于放纵型的教养方式,这样的父母无视边界,完全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
  这样会导致孩子的自控力相对较弱,也没有边界感。可能在长大以后,他面对社会规则时,也分不清边界。
  比如之前发生过的一个富二代撞死人的新闻。
  这位姑娘在出事之前,已经违反过很多次交通规则了,但都被父母用钱摆平了。
  她就认为钱能解决所有问题。
  最后,醉驾还超速的她撞死了人,被判了二十年。
  这个结果,就是因为父母教养时,没有给到她一些边界规则,让她长大后对规则也没有敬畏心。
  所以,为了更好的帮助孩子成长,我们可以试着将自己的教养方式,调整成有爱又有规则的民主型。
  当然,给孩子“爱”这件事,并非简单的“我为你好”。
  而是要试着换位思考:
  如果你是你家孩子,你现在需要的是什么?你希望父母怎么做?
  这样的理解与接纳,孩子也更能感受到爱。
  b.尝试共情式沟通
  不久前,有位母亲咨询过我一个问题:
  孩子每次考完试都会给她打电话,好几次都因为考得不好伤心流泪,自己该怎么安慰她?
  我就以这个问题为例,与你聊聊,怎样跟孩子进行沟通。
  首先要倾听。
  不要打断孩子,听孩子说完。
  第二步,回应。
  这时候的回应,不是讲道理,而是简单地回应她的情绪。
  第三步,澄清。
  我们可以先具体问清楚,孩子说的考得不好,具体是怎么个不好:
  比如,考了多少分,在班里排第几名,跟孩子理想的差距有多少。
  我们要帮助孩子去看到,他所说的不好,不好在哪里。
  然后,进一步引导孩子去分析原因。
  比如孩子这次确实考得比较糟糕,是因为什么呢?
  是因为卷子太难,孩子不会,还是太过粗心,发挥失常,还是大家都考得不好?
  找到了原因,孩子也能对自己面对的问题更有掌控感。
  第四步,表达。
  表达你对孩子情绪的接纳,以及你希望能帮到他的想法。
  “妈妈刚才听到你说数学考得不好,你现在情绪比较难过,很伤心。妈妈觉得这个情绪是正常的,这反而说明你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一个孩子对吧?
  刚刚我们也分析了你这次考得不好的原因,可能一方面是有些题目你没有掌握,那这次考试难度也比较大对吧?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不会的题目我们可以怎么解决?你需要你需要妈妈为你做一些什么?
  需不需要妈妈帮你找老师补个课,还是你自己找同学找老师去再问问?”
  如果孩子还陷在情绪里,一直在说“我就说考不好,我怎么都学不好,我肯定考不上大学了……”
  那孩子可能已经处于比较自责,自我否定的一个状态。
  这个时候,我们更要共情他的情绪,并尝试第五步,协商。
  比如说“如果你现在还是很伤心,调整不过来情绪。你希望妈妈怎么帮你呢?我们要一起找数学老师聊聊,看他会给我们一些什么建议?还是你想在家先休息个一天?”
  通过协商,找到你和孩子没有达成一致的部分的最终解决方案。
  孩子在青春期的过程中,还会经历各种各样的狂风暴雨。
  也许是冲动与叛逆,也许是沉迷游戏,也许是陷入爱河……
  这些问题,疑惑,我没办法一次性给你所有的解答。
  你可以通过各种各样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成长,带着对孩子的共鸣与方法,坚定且温和地接纳陪伴孩子,见证他们不断蜕变。
  也许探索的路上没那么顺畅,可能还会出现各种拦路虎,不要害怕,只要对的路就好。
  当然,如果你与孩子的关系已剑拔弩张,不知从何下手。
  也可以试试和孩子(孩子自己要愿意)来进行心理咨询,在客观、专业的咨询师的帮助下,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看见真实的孩子,发展出对待真实孩子的方式,而不是一个期待中的孩子。
  希望你不再那么疲惫,那么紧张。
  可以以一种放松的心情,欣赏一个生命的成长。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陪着你一起,缓和与孩子的关系,一起为他的成长护航。

   

在亲子关系,子女教育,中学生学习状态调整等方面,有困惑的亲们,可以关注博雅心理抖音号,了解更多心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