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为什么你总是很“紧绷”?极度焦虑的人,有办法活得松弛吗?

发布时间:2023-05-19 19:48:38 阅读:200次

  你的一天,是不是也是这样的?
  在闹钟的连番轰炸下挣扎起床,20分钟里洗漱、换衣服、把自己收拾妥当。
  再经过1个多小时的通勤,沿路买份早餐,踩点到公司后狼吞虎咽下早餐,马不停蹄地打开to do list,开会、脑暴、处理工作。
  像海绵一样疯狂地挤着自己的时间。
  终于到下班时间,简单吃点晚餐又继续“龟缩”在工位埋头苦干。
  直到办公楼里的灯光一盏盏熄灭,才算过完了一天。
  哪怕休息在家,我们也认为自己务必上进,哪怕都不知道有什么用。哪怕“忙里偷闲”看视频,也要倍速来省出时间。
  这样紧绷的状态下,我们丧失了松弛的能力,变得越来越焦虑。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指出。
  中国18至34岁青年的焦虑平均水平高于成人期的其他年龄段。
  这个年轻段的年轻人,背负着来自工作、学业、感情、家庭各方面的压力,随便一个搬出来都可能被“压垮”。
  我的咨询室里,就遇到过不少因“紧绷”,追求“上进”而深陷焦虑的来访者——
  “我快30岁了,还是个小员工,不往前冲随时会被公司裁掉啊”
  “我加班,新来的95后,00后比我更能加班,不拼,只要要被他们拍死在沙滩上了。”
  “工作7年,同学在大厂年薪百万,我却只能在小公司里勉强营生。真的觉得自己很失败。”
  我真的太希望被裹挟着往前冲的你们能停下来,松一松,关注回自己本身了。
  所以,应壹心理的邀请,我开了一期主题为摆脱焦虑相关的主题直播,反响十分热烈。
  这热烈的背后,正是一个个在焦虑里痛苦挣扎过的,具体的人。
  如果你不巧错过了直播,没关系,看看今天的文章,一样能有所收获。
  01
  每天拼了命努力
  越紧绷越掉坑
  在高强度、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每天都在上演着白热化的竞争。
  打工人比着谁比谁更能卷,电商圈比着谁比谁更优惠,育儿圈比着谁比谁更能鸡娃……
  为了让自己能得到那微薄的竞争优势,我们在方方面面都拼尽全力,如同拉满了的弓,一刻不敢松。
  可哪怕拼尽全力,我们还是觉得不够,还不够……
  我曾有一位来访,就是这么一直“绷”着:
  她是一个上海本地的女孩子,本科是复旦大学的金融专业,因为成绩优异去到美国当交换生,当交换生时还拿到了8000美元的全额奖学金,硕士也申请到了法国金融专业排前的院校。
  在很多人,包括我看来,她已然十分优秀了。
  可她还是不满意这样的自己。
  身边有同学找到大银行的实习,她就焦虑,觉得自己现在还在忙毕业的事,进度赶不上别人;
  看到朋友圈的同学竞赛获了哪些奖,她就否定自己,觉得自己怎么都赶不上别人;
  找实习时,她非大银行不投,一被拒就攻击自己,“怎么其他同学能去大银行实习,我却做不到?”
  终于如愿以偿进到一个不错的银行,看到其他人在职场如鱼得水,她又陷入焦虑,担心领导对她的工作不满意,觉得她不行……
  就这样,在反反复复的的自我否定与挥之不去的焦虑不安中,她患上了焦虑症。药物治疗的同时找到我做咨询。
  已经这么顶尖的一个学生了,却把自己逼得这么紧,深陷过度焦虑中,我真的太心疼了。
  02
  紧绷为何成了
  当代年轻人的通病?
  在这个大时代下,年轻人好像时刻都处在“备战”状态,一刻也没法松懈。
  那么,到底是什么推动着我们不停地卷入这场没有尽头的竞争?
  也许只有探索到背后的成因,我们才能找到方法松弛下来。
  一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一向有“有秩序、守规矩、能自律”的要求和优势。
  但同时,它也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副作用”。
  不管是个人,还是社会,都不够放松。
  二是我们生活在强烈的“集体潜意识”中。
  “集体潜意识”是荣格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概念。
  该理论认为,我们很多人都会受到一些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精神的影响,进入到集体潜意识的状态。
  比如“出人头地,有房有车”似乎成为了我们每个人默认的成功。
  即便我们很累,很想摆烂,我们还是希望自己能达到“集体潜意识”中认为的成功。
  我们的价值观被“集体潜意识”裹挟,很难放弃追求这种成功。
  三是从众心理。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想绷得那么紧。只是因为大家都这样做,我们不这样做就会显得另类,还可能被排挤。
  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也就无奈地紧逼自己了。
  比如考证,有些打工人也不知道自己考证有什么用,就因为身边的人都在考,也就认为自己也应该考证了。
  似乎有了这些“救命稻草”,我们能更接近所谓的成功。
  四是自我意识不够强大。
  我们的周围真的有太多的舆论、标准了。当我们的自我意识不够强大,就很容易被影响。
  比如周围的同事都在加班,哪怕你已经把事情都忙完了,你还是会觉得如果自己不跟着加班就很慌。
  发现了吗?前三点都是外因,是社会文化影响下的大环境,我们几乎无法改变。
  但自我意识,是我们能够改变的。
  当我们的自我意识足够强大,我们就像扎根很深的大树,任外面狂风肆虐,都稳稳当当地站在原地。
  但如果不够强大,我们就会像刚栽的小树苗,稍有风吹草动,就开始焦灼不安,焦虑难眠,什么坏情绪都涌出来了。
  03
  愿你多一些松弛
  愿你多心疼自己
  频频受到大事冲击的当下,我们的生活已经足够紧绷了。我更希望你能多心疼自己一点。
  a.让自己停下来
  请你留给自己一点时间,让自己停下来,跟自己待在一起。
  当我们处在紧张焦虑的情况下,我们的呼吸是急促的,交感神经系统会异常兴奋,心绪也很难平静。
  这时候,花3分钟,闭上双眼和自己待着,把所有外界的信息先屏蔽掉,放慢呼吸,把注意力放到呼吸上,做个呼吸训练。
  你会发现,专注在呼吸以后,我们会慢慢安定下来。
  这是因为,在我们放慢呼吸后,负交感神经是被调动起来,我们的交感神经就能放慢,身体就会放松下来,大脑也会安静下来。
  b.不要在头脑中构建完美自我
  太紧绷,容易过度焦虑的人内心常会有个完美的自我。
  这个自我无所不能,既搞得定工作,又搞得定伴侣,还搞得定父母或孩子……
  在这样的预设下,我们就会觉得自己不能犯错,自己什么都要做得很好。只要一出点问题,就会陷入焦灼不安的情绪里,开始苛责自己。
  可是,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有缺陷的。
  就像已婚女性常被问的“怎么平衡工作和家庭”,现实中终归是没办法两边都兼顾得很好的。
  打破这个完美自我的形象,才能活得更坦然,更自在。
  c.找到真正的自我
  要放下焦虑,你一定要找到真正的自我,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
  如果一直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我们就会乱了自己的方阵,一次又一次被拉进焦虑里。
  我们中很多的人一直是迷茫的,小时候听爸妈的,工作了听前辈的,结婚后听伴侣的,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我们达不到外界对我们的要求,我们就会觉得自己不好,很是焦虑不安。
  我们更需要做的,是探索自我。
  而探索自我的过程,有很多方法。
  比如我们多和自己待一会,去内观自己想要什么,也可以去参加一些心理工作坊的活动;
  还可以进行一对一的个人成长的心理咨询,让咨询师带着你一起去看到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想过的生活是怎样的。
  一旦你找到真正自己想要的那部分,你的内心就会安定下来,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影响不了你。
  相信你终能探索到自己内心所求,让自己在“紧绷”的时代里,松弛但坚定地向未来进发。

 

在亲子关系,子女教育,中学生学习状态调整等方面,有困惑的亲们,可以关注博雅心理抖音号,了解更多心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