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句话说:
我们不要做一味药,要当一颗糖。
是不是只有甜甜的恋爱,才能让两个人如胶似漆?
本期我们就针对恋爱模式中的“安全型依恋”谈一谈她的看法,希望关系中的每个人都能让自己舒适自在,让对方也感受到你的魅力~
01
婚姻中的港湾——安全型依恋
小美早上起来起喝咖啡,发现没有了,就责问老公怎么没有啦,老公说,这几天发现她不怎么喜欢喝速融的了,就没有再买,没想到她早上起来想喝了,老公边穿衣服边说,我现在下楼去买。
小美愣了一下,老公没有像她预想的那样生气,这让她想起老公一直都能积极的回应自己的需要,小美也意识到自己的态度不太好,就告诉老公不用啦,可是老公还是下楼买了她爱喝的咖啡、爱吃的早点。
一对日本老夫妇生活的纪录片——《人生果实》中记录了一对90岁老夫妻,太太英子感叹:“修一(先生)从来没有干涉过我的自由,现在回想起来,我想做什么,想买什么,他都由着我,这很难得。”
英子是酿酒坊主家的千金,说话直接,做事大大咧咧,经常丢三落四。但修一从不试图去改变太太。
“她就是这样的人,我娶她的时候就知道。”
但有时候,太太的缺点又很容易耽误事,所以他想了个办法,用留言板来提醒。
炉子旁边的小木板上写着“正开着煤气呢,别忘了”。
洗衣机旁竖一个小木牌,写着“正在洗衣服,别忘了”。
而英子事事以丈夫为先,给予了完全的包容和支持:“我从未反对过他,我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也许这就是大家向往的爱情,也许你也猜到了,这就是依恋风格中与安全型依恋伴侣在一起的生活。
02
安全型依恋风格的形成
这种依恋风格的形成,受相互关联的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在生命早期,他们可能由富有支持性的母亲养育:母亲在婴儿哭泣时很快抱起他们,并充满柔情和关怀抱着他们——但是母亲只在婴儿希望被抱时,才这样做。
他们的母亲总是充满感情的与婴儿沟通,在照顾婴儿的身体过程中,母亲还能容纳婴儿的痛苦情感。这样其实是在告诉婴儿:母亲理解造成痛苦的原因,及其对于情绪的影响,她们能够应对痛苦并减轻痛苦。
他们的父母识别出也允许孩子是一个拥有自已心智的独立人,能够有潜能去解读父母和自己心理。这成为他们成长的基础
长大后的他们在亲密关系中,有很高的情绪调节能力,也能在联接与探索间建立灵活的平衡。他们有随身携带的“内化的安全基地”——这增加了自我的自信、对他人的信任以及感觉这个世界是一个安全的地方,在其中可以去爱,可以成长。
他们在亲密关系中,让你感觉到很踏实、可靠却不窒息;他们能充分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也能通过沟通很好地了解伴侣的需求;他们尊重对方真实的样子,回应对方的需要,却仍然保有自我。
03
怎样构建自己的安全型依恋
也许可以做以下几件事:
1、全情投入/Secure attachment
意味着心在当下,并怀着真实的兴趣与开放的态度关注伴侣,把她或他当成是关注的焦点,而不是轻视、忽略、或是远离。越是全情投入,就越能感受到更深、更强的联接感。
2、价值行动/Secure attachment
是指采取以价值为导向的行动,不是在关系中纠缠谁对、谁错,而是做一些与自已期待相同的行动。
如:你期待自己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伴侣,那可能在关系中多做一些倾听、理解对方的行动;如果你自己是一个慷慨的伴侣,那就多做一些支持性的行动。
3、开放/Secure attachment
这与在关系中的自我封闭、拒绝沟通相反,如果我们期待在关系中感觉到安全、相互依恋,开放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比如,与伴侣交流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开口就指责;比如,可以展示自己的受伤,而不是深深的隐藏,或是立起盾牌开始攻击;比如,能接纳自己的感受,也能倾听对方的感受。
4、放下/Secure attachment
比如:放下根深蒂固的恐惧:害怕被伴侣抛弃的恐惧、害怕被控制的恐惧(伴侣会压制你、会控制你、干涉你)、以及害怕自己无价值感(自己不够好)。比如:放下怨恨、埋怨。
写在后面的祝福:
与其坐等遇见一个安全型依恋的人来疗愈自己,拯救自己,不如先模仿安全型依恋的人那样做事、待人!带着爱与行动,去生活!
在亲子关系,子女教育,中学生学习状态调整等方面,有困惑的亲们,可以关注博雅心理抖音号,了解更多心理知识。
上一篇: 你为什么会持续焦虑?来看看这4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