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是开学季,在幼儿园门口,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当妈妈让孩子跟着老师进学校时,在路上还有说有笑的孩子突然抓住妈妈的衣服,接着开始大哭,喊着:“我要妈妈,我要回家!”
很多家长面对这样的境况时,往往又心疼又为难:不希望孩子身心难受,但又认为孩子到了年龄,应该要学会适应与家人分开。于是,家长们困惑纠结,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有时还会觉得孩子是在用这种方式撒娇耍赖。
事实上,孩子们并非在无理取闹,他们的种种行为可能源于即将与熟悉的亲人分开,进入一个陌生环境所导致的分离焦虑。
01
儿童的分离焦虑
儿童的分离焦虑是指儿童在与重要他人分离时,表现出的恐惧、紧张、不安等情绪反应(林崇德等,2003)。分离焦虑的症状一般会在幼儿6-20个月大的时候出现,在13-18个月时最为明显,接下来则会逐渐减轻(Hale et al.,2008)。
通常分离有两种情况:直接分离和间接分离。直接分离是指儿童与照顾者分离后只剩自己;间接分离是指儿童与照顾者分离后,仍与其他人在一起(Campbell,1986)。
对幼儿来说,当照顾者离开,他们单独呆在房间里时,分离焦虑的强度是最高的;当有其他成人陪伴时,分离焦虑能够得到一定的缓解。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应对间接分离的能力逐渐提高,但在应对直接分离时,3-11岁的儿童仍然会有较强的焦虑(罗增让,2002)。
在儿童出现分离焦虑时,如果父母或其他监护者能够进行及时地处理和干预,就能够帮助孩子缓解症状;但如果一直忽视或放任,儿童可能会渐渐变得缺乏安全感,越来越难信任他人,更严重的甚至可能演变为精神障碍(王力娟等,2008)。
02
儿童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
陌生环境带来的不安全感
儿童的安全感最初来自父母亲人的照料。当最亲近的照顾者离开时,儿童不清楚分离的概念和时间,可能将这一次的分离理解为“亲人的消失”或是“亲人抛下自己离开”,从而产生强烈的恐惧和不安(叶熊静,2020)。
置身于新的环境中,陌生的人和事物对儿童来说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距离感和恐惧感使他们排斥愿意靠近的其他人(姜夏,2012)。
被过度照顾导致适应问题
在家中,孩子被长辈们关心和照顾着,许多事情可以在长辈的帮助下完成,而在与照顾者分开后,独立完成一些事情会给孩子带来不小的压力。
此外,在与其他人相处时,被过度保护的儿童往往不懂得如何与同龄人合作、分享、游戏,较难融入周围人的圈子(顾琴华,2020)。
儿童自身的特质
反应性是指儿童与生俱来的人格特质。高反应性的儿童面对刺激时会有更强烈的情绪反应,在进入新环境时,他们感受到的恐惧更加强烈,也更容易在与陌生人接触时退缩,需要家长更多地给予他们安全感。
Kagan等(1999)的研究发现,与低反应性的婴儿相比,高反应性的婴儿更容易出现分离焦虑的症状。
另外,如果母亲也认为自己的孩子很难适应新环境,那么分离焦虑也可能转移到母亲身上,让母亲在与孩子分离时过度担忧孩子的安全,为自己离开孩子而内疚(王力娟等,2008)。
亲子互动的方式
如果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如忽视儿童的情绪感受或采用责骂、体罚等方式教育儿童,则较难形成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处在不良关系中的儿童也难以学会如何正确地应对分离情境(王美芳,张燕翎,2012)。
父母的焦虑和控制不仅是儿童分离焦虑的原因,也是应对儿童分离焦虑的一种反应,这样的互动使儿童和父母陷入了焦虑的循环中(Fox et al.,2002;王萌孟,2020)。
03
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营造充满爱和安全感的家庭环境
营造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建立安全的依恋模式,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告诉孩子:我很爱你,我会一直爱你。例如:
✨常常拥抱孩子,通过身体接触表达与孩子的亲近
✨经常询问孩子的感受和想法,鼓励孩子表达,重视孩子的感受
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儿童拥有了属于他们的安全港湾,也就有了更多的勇气探索世界。
提前带孩子熟悉陌生环境
分离焦虑有一部分源于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在去一个新的地方前,提前带孩子参观或给孩子描述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孩子的恐惧感。对于准备上幼儿园的孩子,可以在家培养与幼儿园相近的作息,缩小家园生活的差异,让孩子能够更快地调整好状态。
有的幼儿园也会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孩子逐步适应与家长分开:在开学的一周里,先由家长陪伴孩子上学,渐渐过渡到幼儿独立半天,最后再让幼儿独立整天入园(庞树琴,2014)。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在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首先,发现孩子能够自己做到的事情,并及时鼓励和肯定孩子,如果孩子暂时没有做好,也可以肯定孩子尝试的勇气;进一步可以请孩子帮忙做一些事情,让孩子感受到家人需要自己,自己也有能力帮助家人。
通过良性的互动,增强孩子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增进亲子关系的亲密度。
此外,家长也可以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技能。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多给孩子创造一些与同龄人相处的机会,让孩子在互动中积累人际交往的经验(顾琴华,2020)。在家里,家长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亲子游戏等方式教会孩子一些人际交往中的规则和技巧。
家园共育,携手同行
进入幼儿园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分离情境,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共同努力。
例如,在孩子不愿与家长分开时,教师可以先和家长交谈,让孩子感觉到教师和家长可以一起保护他,等孩子的情绪平静一些后,用有趣的物品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耐心安抚孩子。
在入园前或者刚开学时,教师和家长也可以多沟通交流,分享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的情况,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变化和需求;此外,幼儿园还可以安排一些亲子活动,让幼儿在有父母陪伴的情况下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环境,熟悉教师和其他同学,减少对上幼儿园的恐惧。
所有的分分合合、来来去去将贯穿人的一生。儿童时期,孩子开始面对与重要的人分离这一难题,让我们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与孩子共同应对分离焦虑,携手成长吧~
上一篇: 总说“都行”,你会越来越不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