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女性可以流泪,她的内心就在变得完整 自我疗愈

发布时间:2023-11-09 11:48:53 阅读:193次

今年8月,我去了敦煌,望着莫高窟前的宕泉河谷,一条曾经绚烂绵延的圣河,只剩下干涸后的宽阔河道,似乎在表达着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看着岩壁上关闭着的一个个洞窟,一扇扇黑门和一把把铁锁,恍惚洞窟内的修行者昨天才刚离开。而再看着河流干涸时,又真的远隔了千年。

河流和山川,阴与阳,是自性完整的象征。大地母亲不再柔软哭泣,山川也不再富饶挺拔。沙漠里失去了一条滋养的河流,沙漠将变得更加沙漠。

这多么像如今两性世界正在经历的一种失衡,女性无法回归自己的女性角色,我们正在越来越多地失去真正的女孩、女人和母亲。

当女性寄居在一个更好的、更厉害的、更完美的阳性空壳之下时,她便失去了与丰富的感觉、直觉与智慧的连接,失去了女性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和疗愈力,男性的世界也将跟着变成荒漠。

这导致许多的女性,被囚禁于这些僵硬的、没有包容性的评价体系之中,既无法连接自己的阴性特质,更无法发展自己的阳性特质,常常深陷于情绪情感困扰,在自我发展上进退两难,找不到自己要走的路。

而女性身份的回归,首先需要跟自己真实的感受重逢,眼泪常常比语言能更直观、迅速地呈现出我们的感受。

我经常从我的女性来访那里看到眼泪是如何帮助我们打通一道道内心阻隔的城墙:

有时话还没说出来,就已经红了双眼,眼泪开始在眼眶里直打转;

有时一些感觉堵在心里,像块大石头,只能靠眼泪冲刷出一些缝隙,来松动分隔已久的两个世界;

有时本想说得更清楚,但眼泪已经扑簌簌往下淌,像累积许久的山洪暴发。

眼泪相当于女性向这个世界表达自我的启蒙语言,象征着女性冷暖自知的一根温度计。

从不能流泪到可以流泪,从流泪羞耻到自在地流泪,便成了女性心理发展上的一个个重要的里程碑。

01

母亲缺失的女性:厌恶流泪

厌恶流泪的女性,不仅讨厌自己流泪,也很难允许身边的人流泪。在她们的成长经历里,缺乏了母亲的涵容功能,常常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从没有见过妈妈流泪;

第二种,特别频繁地看见妈妈流泪。

从不流泪的妈妈,看着孩子流泪会很麻木,甚至还会特别生气:“这有什么好哭的呢,都是你太敏感了!”

当一个女性不被允许流泪,别人的泪水就成为对她内心秩序的一种冒犯,必须加之漠视或严令阻止,她才能重获内心的平衡。

而总是流泪的妈妈,会让孩子过早看见其无力承受的痛苦,她们可能还会告诉孩子:“如果不是你,我早就不想活了!我活着都是为了你。”

当看见妈妈无比痛苦时,孩子就会自动变成一个听话的小大人,被剥夺了流泪的资格,只能独自承受着自己的情绪,还要小心翼翼地照顾妈妈的需要。

这两类女性成年之后,看似厌恶女性流泪,实则活成了一个近乎隐身的存在。不能生气、不能渴望、不能需要,那些感觉里的翻江倒海的感觉,早已变成了一条无声的暗河。

与此同时,她们也对自己成长经历中的伤痛失去了感知,也就相应地失去了理解自己和共情他人的能力。

当她们可以在心理咨询师的陪伴下,有一个安全的空间去容纳自己,那些麻木的感觉就会重新苏醒过来,她们便可以借由这些感觉重建跟自己的连接。

02

父亲缺失的女性:愤怒代替了眼泪

我在《女性一生的历程》的第一堂体验课上,带着学员们做“神话的在场”,出现了好多的精卫啊!这也是女性发展的一个集体缺失的体现。

精卫,作为炎帝的小女儿,生前与大海无冤无仇,却被大海淹死,发誓要将大海填平。

这里还有些不同版本的说法,有的说是精卫思念父亲去找父亲而溺亡的,有的说精卫填海是为了父亲的心愿。

但不论如何,我们始终没有看到有人替精卫表达愤怒,特别是她的父亲炎帝。

一个有力量的父亲,他真的爱他的女儿,又如何轻易允许这一场悲剧就这样画上句号,只剩下一只转生后的小鸟儿愤怒地衔石填海。

在现实的女性心理工作中,如果一个她们的父亲是软弱的或缺失的,这位女性很可能常年被许多愤怒占据,不得不为正义而战,做着很多本该由父亲角色来做的事情。

要知道,如果她不愤怒,就没有人维护她,她的存在不被父亲重视,那么她的消失也将变得无足轻重。

如果可以愤怒,那说明她已经存在了,至少可以用愤怒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存在。

并非是女性不能表达愤怒,而是如果整个人都被愤怒占据,那说明她从小就不得已变成了一个阳刚战士。

只有当有一个有力量的人为她发声,她才可以柔软下来,让愤怒成为一种选择,而非被愤怒占据。

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一类的女性对很多事情感到愤怒,实则是在表达对失去“父亲”的愤怒,而愤怒所掩盖的是一个巨大的伤痛,就是她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父亲。

女性失去了自己阳性的天,生存空间就变得逼仄。她可能会在木讷、愤怒和讨好中来回循环,无穷尽的愤怒,掩盖了对父亲的渴望。

她也可能常常不知道该对谁愤怒,不知道该对谁生气,因为没有获得过父爱的女性,是没有力量真正对别人愤怒的,而她最该愤怒的人是她父亲。

但父亲的忽视,让她连对父亲愤怒的勇气都无法拥有。

让一个总是愤怒的女性,可以流出委屈的泪水,需要更多父性的力量。这也是很多缺失父亲的女性,在亲密关系里最渴望的部分。

比如,一位女性在工作上遇到一件事情,可能会特别生气,当她回家告诉自己的伴侣时,伴侣可能会试图开导她“这很正常,别人可能没有这意思,对方做得也没有错,你想多了”,这可能让她更加愤怒。

她需要的无非是在她脆弱以及委屈的时候,有人能站在她的位置说句话,而不是先分析问题或讲道理。如此,有了父性的“正义保护”,她才能更安全地松懈下来,去触碰她作为女孩的柔软情绪。

当这样的女性进入心理咨询时,她也特别需要心理咨询师(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以一种更人性、更细致的方式来对待她,支持她,接过她愤怒的担子,让她潜在的无法言说的需要先被看见,她才能允许自己有这样的需要。

愤怒的背后是悲伤,是从来不被看见、不被照顾的需要。从“硬”的情绪到“软”的情绪转化,从僵硬的“女汉子”到可以表达“脆弱”的女孩,就是女性角色的回归。

03

回归女性角色困难的女性:因流泪而羞耻

还有一部分女性,她们有很多的眼泪,泪流得停不下来,像断了线的珠子直往下淌。

她们大多可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委屈,却又常常为自己的眼泪感到羞耻,那是因为她们经常被评价为“矫情”、“小题大做”、“太敏感”、“情绪不稳定”等等。

在这些评价里,大多指向于去批评流泪行为本身,而非是理解眼泪背后的情绪感受。

久而久之,这部分女性就会因此形成了“流泪是不应该”的理智标准,当她们因控制不住自己情绪而流泪时,跟任何自我失控的感觉是一样的,感觉到特别挫败和羞耻。

如果她们找不到更多自我平衡的方式,也可能会启动严苛地自我攻击。

我曾经有一位来访在发现曾经周围人都对她流泪极其反感时,她非常愤怒地说:“我的先生见不得我的眼泪,我的父母觉得我不该流泪,我的朋友要赶快我好起来,而我只是需要有一个地方好好流泪,我只要一个人可以允许我流泪,就是这么简单,但是从来没有过。”

说完,她的眼泪流了下来。她一边不好意思,一边感觉松了一口气。

愤怒说出来,眼泪流下来,就好像卸下了一副沉重的盔甲,整个人都变得灵动起来。

是啊,流泪就是这样简单而又是最基本的人性需要,却非常普遍地不被允许。

我还有一些在经历情感重创的来访,她们一方面承受着巨大的伤痛,另一方面却为自己总是流泪羞耻。

她们常常会不断地责备自己:“你为什么就好不起来?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感觉?为什么不能简单做一个决定来结束关系?我非常讨厌自己!”

还有一些女性会一边流泪,一边对我说:“抱歉,我知道我不该流泪!但我的眼泪停不下来……”

我会说:“无须抱歉,此刻你正在拥抱你自己。”

对于已经成年的女性来说,每一次流泪都在靠近真实的自己,每一次流泪都在尝试跟自己失散的阴性特质重逢,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完整。

这是多么宝贵的时刻啊!

一旦可以流泪,在自己的世界里流泪,在他人面前流泪,在你爱和爱你的人面前流泪,通往你内心的通道将从里面打开,停滞的生命将可以向前发展。

女性的成长,一路都需要泪水相伴,需要流很多只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泪水。

如果有这样一份允许,有这样一份自由,我们便会在泪水里长出自我,在泪水里丰满自己的血肉,在泪水里长出自己的骨架。

让眼泪自由地流淌吧,来滋养早已干涸的土地,让女性的心灵重新焕发生机,闪烁自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