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多跟心理学家聊天,能缓解不少育儿焦虑

发布时间:2023-11-11 14:34:06 阅读:229次

  01

  学习焦虑达到顶点

  经常看我们公众号的读者一定还记得,娃的班主任专门把我和孩子妈妈拉进了一个以娃名字命名的三人小群,该群的主要目的就是通报一下“他今天又干什么了”以及“他今天又没干什么”。这个群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我胆战心惊。

  周二,我正收拾书包准备开开心心去给我的脆皮大学生们上课,突然看到群里老师发了一张娃试卷的照片。

  因为要上课了我来不及打开细看,但我掐指一算,这肯定不能是来夸他的,于是我先给老师回复了一张哭脸为敬。下课后,我看到老师在群里发了一句:“我知道您是心理学家,但咱这孩子的心理素质有点太过于好了……油盐不进啊,考不好也不发愁……”我当时这个无地自容啊。因为我们在群里已经给老师道过无数次歉了,也下了无数次保证了,这次我决定来个更真诚的。

  还记得那块被我打穿一个洞的黑板吗?虽然尸骨已经找不到了,但我给它留了遗照。我把照片发到群里,并且配上了一句:“这是之前辅导作业打穿的”,老师对等地回了我一个哭脸,表示“同是父母,理解万岁”。

  然后到晚上,我们一位好友向我们吐槽孩子最近心态很差,厌学情绪严重。结果我家娃居然气定神闲地跟我说:“你周末安排我和南南弟弟见个面,我来和他聊聊。”我都气笑了,说:“你自己也不爱学习,你和他聊什么?”他说:“啊,虽然我不能教他学习变好,但我可以教他心态变好啊。”

  02

  通过比惨,我对孩子学习的焦虑逐步下降

  周三,我在香港中文大学时的老师强哥来清华访问。我请他吃饭,饭桌上就不可避免地谈到了教育问题。他感慨了一句:“智商回归真的现实了。我辅导孩子作业就发现,这孩子肯定没有遗传到我的学霸基因,真不是块学习的材料。”听了他的话我不住点头,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周四,参加学院的活动,碰到了几位同事在聊孩子,其中一位同事说道:“我还在外头叭叭地给人讲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结果我们家孩子学习5分钟,休息一小时…他这专注方面真就不遗传我的基因……”我又不住地点头,感慨基因遗传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能遗传得这么旁逸斜出的。

  这让我想起最近我在看的一本书,叫做《基因彩票:运气、平等与补偿性公正》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德州大学心理学教授凯瑟琳·哈登,她提出,基因不仅影响语言能力、数理逻辑思维、阅读能力等认知能力,还影响后天习得的非认知技能比如毅力、自律力、专注力、求知欲、自我概念、上进心等。

  她还提出一个观点,基因研究让大家意识到“成功”的偶然——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因为她/他有多勤奋努力、品格有多高尚,只是恰好拥有了社会选拔机制青睐的能力,所以我们不该责备那些不够成功的人能力不足,或是不努力。或者说,就连“努力”这个品质本身,也是有基因影响的。

  人不该为自己无法选择的事情负责——比如性别,比如肤色,比如基因/天赋这些个先天因素。先天因素造成的不公,是我们不应得的。

  注意,这样的说法并不是在说“基因决定论”,而是启示我们身为父母,不该去责怪孩子“你怎么没有遗传到我的xx基因”,而是应该尽力将他纳入到一个海纳百川的世界中去。

  03

  学习焦虑的彻底治愈

  周四晚上的时候,鹿老师突然让我给孩子的兴趣班请假,顺便买张环球影城的夜场票,她和闺蜜要去参加万圣节活动,决定也带上儿子一起去。

  我问她:“他学习都这样了,还能玩吗?”

  鹿老师说了这么一句:“他学习都这样了,天天在家辅导作业也考这个熊样,还不如让他痛痛快快地玩呢,至少能有个快乐的童年。”

  而儿子此刻也懂事地看着我说:“爸爸,以后我再也不要让你为我的学习操心了。”

  我感动地问:“怎么的?”

  他认真地说:“你操心了我也这样,不操心我还这样,到最后白折腾一场,还不如别操心了。”

  我:……

  这时我只能转念一想,在人人内卷的今时今日,众人皆卷我独躺,谁又能说这心态不是个优点呢。与其盯着孩子的短板,还不如多发掘发掘孩子的强项,换个赛道竞争吧。

  和《基因彩票》里的内容做个对照:“成功有很多种,并不一定学习好才叫成功。大自然创造的每一种基因组合,都有各自的作用。他们是人类多样性的一部分”,这些都可以被称为“天赋”,天赋就像食材,而外部养育环境就是菜谱。我们需要根据食材,而不是根据给定的菜谱来做菜,可能才更能烧出一道可口的佳肴。

  写在最后:大家一定好奇,为什么张老师愿意写这么一篇周记?因为我最近在编写心理统计的教科书,现在也只是为了拖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