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为什么孤独症儿童不愿看你的眼睛?

发布时间:2024-09-14 15:15:01 阅读:454次

  如果你经常接触孤独症儿童,可能会发现,他们在社交互动中很少乐于进行眼神接触。

  眼神接触是人类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交流不仅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陌生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还是婴儿与照顾者之间建立依恋关系和情感认知能力的重要方式。眼神接触帮助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情感,这是“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的关键部分。通过观察他人的眼神,人们可以推测他们的内心状态和动机,这无疑是人类最有力和最富有意义的社交行为之一。

  那么,为什么孤独症儿童不愿意进行眼神接触呢?

  01

  回避眼神互动的神经机制

  孤独症儿童在进行眼神接触时表现出的挑战可以通过两种神经科学模型来解释。

  第一个模型是过度唤醒/凝视厌恶模型。当他们注视他人的眼睛时,大脑中负责处理情感的边缘系统,比如杏仁核,会过度激活,从而显著提高情感唤醒水平。这种过度唤醒使得孤独症儿童为了避免不适感,往往会主动避免与人进行眼神接触。根据这个模型,当孤独症儿童看向他人的眼睛时,可能会感到不适或紧张、焦虑。这种不适感来自于眼神接触引发的负面情感反馈。

  另一个低唤醒/社交动机模型提出,孤独症儿童的大脑处理社会信息的优先级较低,他们对社交刺激如面部和眼睛的兴趣不高,这可能是因为社交刺激(包括眼神接触)不足以引起内在奖励感或者杏仁核的反应减弱。此外,耶鲁大学的研究发现,在进行眼神接触时,孤独症儿童的背顶叶(dorsal parietal cortex)活动减弱,进一步支持了低唤醒/社交动机模型。

  这两种神经机制均有证据支持,但对缺乏眼神交流的解释有所差异,那么,在经历眼神接触时,孤独症人士的主观体验是怎样的?

  02

  孤独症人士的亲身体验

  一项研究收集了大量孤独症人士对自己在社会互动中眼神接触的感受,这些来自孤独症人士的亲口描述的体验弥足珍贵。

  01恐惧/焦虑

  报告最常见的情绪包括焦虑、恐慌、恐惧。一些人将眼神交流的感觉与“盯着太阳”的感觉相提并论。

  我很紧张,但不像害怕

  就像咬一口非常酸的柠檬或舔电池的末端。令人毛骨悚然的小爬虫在你的皮肤下闪闪发光的感觉。

  疼痛

  如果我被迫进行眼神交流,我的身体会变得紧张,我的皮肤会刺痛,我的下巴会变得有些麻木。

  我想说的是,它总是会引起很多心理和身体上的不适和压力(震颤、口吃,有时是头痛)。

  威胁响应

  一些人将其他人看向他们视为威胁,引发了“战斗或逃跑”的反应。

  眼神交流,让我感觉自己像是被捕食者发现的猎物。

  眼神交流会引发如此强烈的战斗或逃跑反应,以至于它凌驾于其他一切之上,包括我对情况的更好判断。

  入侵

  许多人描述了被人注视时被侵犯的感觉,使他们感到“过度暴露”,担心别人会“窥视他们的灵魂”。

  这让我感到赤身裸体,暴露在外。这很不舒服。

  我不喜欢人们仅通过看我的眼睛就认为他们比我说的更了解我。

  眼神交流对我来说本质上是一件不舒服的事情,我只能与那些一定程度的亲密或信任的人一起实现。

  02感觉超负荷

  许多人表示,他们在进行眼神交流时无法同时倾听对方的声音。这种现象被称为“感觉超载”,即难以同时处理和整合视觉和听觉信息。这种“超载”的感觉会导致能量消耗,并影响视听信息的整合。

  能量消耗

  对我来说,眼神交流非常耗费能量。我最多只能盯着某人的眼睛看2到6秒,然后就累了。

  视听整合

  在进行眼神交流时,我无法集中注意力,尤其是当我需要听对方对我说什么时。这就像我需要关闭视觉输入才能完全处理听觉输入一样。

  眼神交流打断了我的思绪。就好像眼神交流本身就成了我认知的主要内容,而思考则退居二线。

  还有人指出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矛盾:“如果我不进行眼神交流,我能专注于谈话,但人们认为我没在注意;如果我进行眼神交流,我无法专注于谈话,但人们却认为我更专心。”

  03难以从眼睛读取信息

  由于难以解释眼睛所发送的情感信息,他们倾向于避免眼神接触。

  我难以理解他们的眼神表达。

  我可以看到人们正在用它来向我传达一些东西,但我无法分辨他们在说什么。

  03

  来自孤独症人士的建议

  改善策略

  暴落疗法

  许多人描述了在与人进行眼神交流之前先用照片或镜子练习。

  “在让你觉得最舒服的人身上练习——比如亲人”。

  观察和模仿

  “你要做的另一件事是观察。你想注意别人在做什么......然后你可以试着模仿它。”

  替代策略

  非眼睛注视

  最常见的策略是看脸而不直视眼睛。一些人将脸部视为一个“整体”而不关注眼睛。

  “我通常会看他们的嘴巴。”

  “我的建议是只看整张脸。如果你把它看作一个整体,你不会觉得它很可怕(至少我不觉得)

  言语反向引导

  一些人说他们使用口头暗示来表示对谈话的关注(这样缺乏眼神交流就不会给人一种无聊的错觉)。

  非言语反向通道

  一些人建议使用肢体语言(如面部表情或点头)来表示对谈话的关注,这样可以减少对眼神交流的需求量,使其保持在可控范围内。

  “我发现,在与某人开始对话时,眼神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一旦谈话开始,就不需要那么多眼神交流了。”

  孤独症人士的感受大部分集中在,焦虑、紧张以及感觉过载,这些描述支持了过度唤醒模型的观点,即眼神接触能够引起情绪上的强烈反应。

  同时,一些描述称难以从眼睛读取信息则符合低唤醒/社交动机模型。

  来自孤独症人士亲身体验的改善和替代策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他们的社交需求。这些策略可以被纳入教育和疗程中,以帮助孤独症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