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源自减压和娱乐
如果说因为玩游戏导致角色陷入无法自拔是一种病态,那美国正在流行的虚拟人生游戏,算不算是大范围
集体臆想情绪发作?
不可否认,当现实生活中的自己面对无比枯燥乏味的重复,又不想高成本高风险的改变,钻到虚拟世界幻
想换一个身份生活,简单轻松得多。从这个意义上看,虚拟世界虚拟人生未免都是坏处。
虚拟身份行为并非只是网络专有,从古代就有的听说书讲故事开始,便是一种感同身受的虚拟;之后有了
电视剧、电影,文艺作品的魅力常常会令很多人陷入情节里和主角一起涕泪涟涟;而如今的网络世界,实在是
让这种虚拟变得更加真实甚至可怕,因为虚拟的场景变得可持续、可变化和可操控,甚至可以以假乱真:一个
稚嫩初中生,在网络游戏中可以是天下无敌的大英雄;一个内向的小女孩,游戏里可能是一个成熟的母亲。
然而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巨大反差,往往让一些心智不成熟者难以转换,最后出现种种外人费解的情况。
情节无法全部替代
14岁的玲玲觉得自己已经很成熟,因为在网络游戏中,她已经是一个孩子的妈妈。她有另一半的他,有可
爱的初生孩子。在网络游戏中,她恋爱过,举行过盛大婚礼,还有过怀孕的欣喜,不但如此,她还经营着一家
大型公司,同时还是家务好手。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玲玲觉得自己和成功美满差很远,因为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少,所以她的成绩并不突出
,爸爸妈妈催作业催吃饭的唠叨常常让沉浸在游戏中的玲玲感到烦躁,而在另一个世界,玲玲正在帮助丈夫做
家务呢。
单身的小崔则是另一个例子,现实生活中他是一个单位的公务员,人人都说他老实得近乎木讷,虚拟世界
里他不但是整个江湖数得上号的武林高手,还有众多美女陪伴在身边。
无论是迷上动漫游戏满口英语的那位广州中学生,还是游戏中找到美满幸福的玲玲,或者是“武林高手”
小崔,他们都觉得在虚拟的世界里,自己活得比现实生活更有意思。不但如此,他们认为,虚拟世界的成功和
美满同样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而那种感受的真实程度完全和现实世界一样。
真的可以和现实生活一模一样吗?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省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戚元丽博士说,在现实
生活中,练武功干家务,都不是网络游戏中动动手指花点时间即可完成的,至于恋爱结婚生育以及成功的体验
,更是复杂的心理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这也不是网络游戏可简单模拟的。虚拟的游戏固然可以让人足不出户就
了解和学习很多未曾经历的事情,但是把它认为就是生活一部分甚至把感受和情绪搬到生活中就不合适了。
“无约束”背后危害大
很多沉浸在虚拟世界里的游戏玩家觉得,自己之所以迷恋虚拟世界,有一个很大原因是“想干嘛就干嘛”
的自由。此外,虚拟世界的隐匿性让很多人可以抛开现实生活中压力,甚至不顾平日里刻意维护的彬彬有礼而
为所欲为,即把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隐秘的本我部分得到释放。
这就意味着社会道德和现有的社会规则不再对虚拟生活起作用,所以游戏者感到了无束缚的自由。不过
同时,游戏者往往忽略没约束的生存方式带来一定伤害。
不信任感是比较典型的虚拟游戏带来的危害。女网友姗姗在5年时间里,几乎把一切业余时间投入游戏中,为
游戏装备投入的资金也多达上万元。但是有一次,交往多年的网友在网络上向她借钱(游戏点)后忽然消失。
姗姗说,虽然被网友骗走的3万游戏点折合人民币不到200块钱,但从此以后,姗姗心情变得极度不好,身体也
开始出现不适,甚至开始做噩梦。而且,她对现实生活中周围的人也都产生了一定的警惕性,开始变得不信任
别人。
另外,这样的消息也经常见诸报端:某男与网上mm(美眉)约会,结果发现来的却是一老太太或者同性小青
年;技术见长的某某在网友怂恿下成了网络黑客,尽干违法勾当,最后锒铛入狱。戚博士说,很多在虚拟世界
里的人都以为自己在虚拟世界的行为没人知道,事实上虚拟世界也容易被识别,结果对现实生活中的自己造成
伤害。
虚拟世界影响现实生活
虚拟世界对现实最大的影响是,玩家最后变得分不清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把虚拟中出现的问题带到现实
世界中。“爸爸是大侠,妈妈是妖女。杀!杀!杀!”连续在网吧呆了3个通宵后,13岁的小刚回家后开始对
着家人说胡话。网络中很多人感情表达方式往往变得很极端,正常情况下,这是宣泄心理的反映,但一旦牵入
现实生活,就扰乱了正常秩序。
而虚拟世界的强烈极端情绪有时候也会使人在现实中呈现另一种极端,即是对现实生活的冷漠。玲玲就是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网络中她对孩子对丈夫奉献无比爱心,但现实生活中,她对妈妈的劳动却熟视无睹。
沉浸在网络虚拟世界另一个比较大的危害是,虚拟世界同样影响身体健康,很多人因为玩游戏而上瘾,一
玩就是好几天,实在玩得累了就睡一会儿,醒来之后继续玩,生活不规律,自然对身体很不利。
而沉迷游戏本身对玩家来说,心理上表现为强迫型,自己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要
进行网络游戏,主要是由于玩家的自制力不强造成的。一旦离开虚拟世界,就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类似毒
瘾戒断症。
沉迷虚拟世界怎么办?
在一些心理学专家看来,沉浸在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一些人,情况甚至类似于毒品上瘾,所以“电子海洛因
”、“电子毒品”之称,一般来说,当玩的人全身心融入游戏中,以至于影响学业和正常人际交往,就已经要
重点关注。因为接下来,沉迷虚拟世界中的他(她)会与周围人的关系越来越冷漠,并且出现饮食紊乱、作息紊
乱,最后导致精神紊乱,出现妄想症状。一般来说,及早治疗对病情帮助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