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或许你并非是全场的焦点

发布时间:2020-09-28 15:25:40 阅读:477次

  你是不是曾经因为在某一次派对上把饮料撒了一身而懊恼很久?你有没有曾经在公共场合摔倒,然后在5秒钟内迅速起身,还要装作若无其事?回答都是“是”?恭喜你,你也是spotlight effect组的一员了。

  心理学家基洛维奇做了一个实验,他们让康奈尔大学的学生穿上某名牌T恤,然后进入教室,穿T恤的学生事先估计会有大约一半的同学注意到他的T恤。但是,最后的结果却让人意想不到,只有23%的人注意到了这一点。

  这个实验说明,我们总认为别人对我们会倍加注意,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由此可见,我们对自我的感觉的确占据了我们世界的重要位置,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放大了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而且通过自我的专注,我们会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

  这就是心理学中的焦点效应。这是人类的普遍心理,即把自己当作是一切的中心,且高估了外界对自己的关注,这是心理学中所公认的一个事实——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其实,这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

  很多时候,都是我们对自己过分关注,并以此联想到别人也会如此关注自己。这是一种自我焦点效应在作怪,总觉得自己是人们视线的焦点,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受着监控,这样就会让人产生社交恐惧。

  比如说,同学聚会时拿出集体照片,每个人基本都在第一时间找自己,的确每个人也都在照片中首先找到了自己。又比如说,我们跟朋友聊天的时候,会很自然地将话题引到自己身上来,而且,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被众人评论,这就是焦点效应在生活中的体现。社交恐惧者总是“感到”在人群中大家都在关注自己。社交恐惧者会高估自己的社交失误和公众心理疏忽的明显度。如果我们触动了图书馆的警铃,或者自己是宴会上唯一一个没有为主人准备礼物的客人,我们可能会非常苦恼。

  但是研究发现,我们所受的折磨别人不太可能会注意到,还可能很快会忘记。其实别人并没有像我们自己那样注意我们。因此,正确理解焦点效应有助于社交恐惧的消除。

  如何克服焦点效应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影响

  时刻提醒自己并非是全场的焦点,在参加聚会或上台演讲时,如果犯了错误,也不要太慌张,继续下去,别人就算注意到也会很快忘掉。

  调节呼吸转移自己注意力,看看周围有什么人或什么物,或关注别人在做什么等等,调节好自己的心态。





上一篇: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