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无数次有来访者告诉我他很焦虑:
焦虑到凌晨三点还在修改第二天演讲的PPT,
焦虑到精心策划了两年的项目从没有实际过一步,
焦虑到他必须花费半年时间分析完所有品牌的所有价位的所有型号的手机,才满怀忐忑地买下性价比最高的那一部,然后马上又后悔……
我总结起来,几乎所有焦虑都出自一个根源,那就是——绝不允许自己出半点差错。
在那个宁死也要捍卫的完美形象背后,总是藏着一颗惊魂不定、不堪一击的小心脏。
尽管大多数抱怨自己焦虑的人看起来痛苦、自怜,甚至自恨,但我想说,其实你是太猖狂啊!
因为你想一步登天,因为你认为自己就应该是个完美的神,然而戏剧性的是,如此地追求完美竟变成了一件最不完美的事。
追求完美的人往往不幸福
社会心理学家Shalom H.Schwartz和同事在研究中发现两种价值观截然不同的人。
一种人倾向于穷尽所有可能的选项,只为从中挑选出那个唯一的最好的选择,他将这类人命名为“最佳选择者”(Maximizer);
而另一种人只是找到差不多好的那个选择,就完成了,满足了,他们叫做“知足者”(Satisfier)。
最佳选择者要花较长的时间去选择,而且做出来的选择看起来要比那些知足常乐者很快做出的选择要好得多。然而悲催的是,他们反而会对自己的选择不甚满意。
更悲催的是,总体而言,与知足者相比,最佳选择者过得更不幸福,心态更悲观、自卑,生活满意度更低,并且更容易抑郁、后悔和自责。
大量心理学研究已证实,完美主义心态导致抑郁和焦虑,降低生活质量。
这种消极影响如此严重,以至于完美主义已被作为抑郁症状的一部分,并成为造成抑郁自杀事件的一个重要诱因。
所有这些发现无不戳中完美主义者的痛点。他们急需要做的,是改变对出错这件事的态度。
出错让人发挥出色
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家Ellen Langer曾做了一项研究,探索对出错的开放态度如何影响公众演讲焦虑,实验将参与者随机分成三组,让他们做演讲:
A组参与者被告知“出错是不好的”(完美主义);
B组参与者被告知“出错是难免的”(自我原谅);
而C组参与者被告知“请在演讲中出一个错误,而且还可以出更多意外错误”(好奇开放)。
结果,C组参与者在演讲中感到最舒服,最不焦虑,并且得到了观众的最高评分。
之所以如此,正因为这组参与者已经把完美的自我抛在了脑后,只是专注地去表达,好奇地去探索这次经历所带来的可能性。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实验,它很好地表明:
出错并非是我们躲之不及的丑事,一旦错误发生,我们也不是只能以自我安慰来应对;出错还可以是值得鼓励和庆祝的,它甚至能让人表现得更加出色
上一篇: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