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有一种失败的家庭教育,是孩子越来越不尊重父母

发布时间:2022-09-02 16:42:49 阅读:244次

  许多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反映这样一个问题:

  “我的孩子不尊重我。”

  年龄小的孩子,一个不高兴就对父母撒气、发脾气、甚至拳脚相加;

  大一点的孩子,父母跟他说话常常被无视、回怼,沟通困难;

  经常对父母冷漠、顶嘴、吵架;对父母讲的道理、建议不屑一顾······

  甚至孩子对父母出言不逊、甚至大打出手的事件,时有发生。

  面对孩子的这些“出格”举动,不少家长疑惑:

  “我付出全部,为何却换来孩子对自己的不尊重,甚至仇视”。

  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

  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是家长造就的,家长的问题若不解决,孩子的问题也解决不了。

  孩子不尊重父母,不仅是孩子的问题,更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而一个不懂得尊重父母的孩子,哪怕再优秀,那对于家庭来说,也是毫无益处的。

  可以说,家庭教育的失败,表现在孩子越来越不懂得尊重父母。

  01.

  有多少孩子,不尊重自己的父母?

  曾有一则热搜,一位小男孩不愿意上学,妈妈劝了大半天,他都无动于衷地玩着手机。

  妈妈无奈地问他:“到底要怎样,你才愿意去上学?”

  他的儿子说道:“你给我跪下,我就去上学。”

  妈妈听了儿子的话,当场给儿子跪下了。

  她的儿子,看到妈妈为劝他上学当场下跪,竟高兴地翘起了二郎腿;

  接着,他拿着手机,拍了张妈妈跪着的照片,发到朋友圈炫耀。

  而这位妈妈,足足跪了一个小时。

  可是儿子不但没有去上学,反而无视跪在地上的妈妈,继续玩着手机。

  而像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

  衡水中学门口。

  一个穿着校服的高个子男生和妈妈在校门口发生了争执。

  男生一只手拽着妈妈的胳膊,一只手狠狠地敲打妈妈的头。

  妈妈拼命地躲闪,逃跑,男孩紧紧追着妈妈打,并用脚踢妈妈,妈妈好几次摔倒在地,狼狈不堪。

  一位被骂的路人家长实在忍不了了,一把拽过男孩的头发,逼他跪下向妈妈道歉,并怒斥他:

  你妈养你这么大,你打你妈,你混蛋。跟你妈说对不起,双手搀着你妈走。

  刚才嚣张无比的男孩在路人家长的怒斥下,竟然真的乖乖地跟妈妈道歉,双手搀着妈妈离开。

  妈妈低着头,一声不吭地跟男孩走了。

  看到这里,我内心很感慨:

  男孩在路人的教训下能够乖乖认错,就说明男孩是可以被教育的。

  而男孩之所以敢对妈妈动手,说到底还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

  但爱过了头爱,反而会害了孩子,也害了整个家庭。

  为什么有些父母无论多么“卑微”,都换不来孩子的尊重?

  因为毫无原则的退让和无底线的纵容,只会养出一个不懂感恩和尊重的逆子。

  02.

  卑微的父母,得不到孩子的尊重

  张爱玲有句经典句子:“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

  这句话运用在,现如今的亲子关系上,尤为合适。

  在日常中,很多父母常对孩子,好言相劝:

  “不要总看电视,对眼睛不好,关一会儿行吗?”

  “睡觉的时间到了,快点睡觉好吗?”

  有些孩子却直接拒绝,“不行,不行,不可以!”

  他们公然把父母的话,当成耳旁风。

  孩子要买玩具时,若父母不依,有的撒泼打滚,或者对父母拳打脚踢。

  很多父母还会说:“求你别这样了,下次买行不行?”

  有时父母唠叨两句,孩子便火药味十足地朝父母喊:

  “关你什么事,啰哩啰嗦…”

  从这些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到:

  一个不尊重父母的孩子,以及一个对孩子束手无策、卑微的父母。

  而造成这种原因的是,父母把孩子的地位捧得太高。

  这类父母平时,毫无底线地满足与纵容孩子,以至于最后亲子关系失控。

  如此,孩子会越来越不尊重父母,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姿态,卑微到了尘埃里。

  而父母的卑微,会让他们对孩子说的语言苍白无力,也让教育毫无力量。

  长此以往,孩子不仅不会尊重父母,更会养成唯我独尊、任性妄为、嚣张跋扈的性格。

  赵薇曾在一档综艺节目中,探讨育儿话题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父母)不能让一个孩子在家里的地位这么高,将来你老了,他也觉得你没那么重要。

  不能太把孩子当回事。

  03.

  对父母的态度

  是一个孩子最真实的人品

  曾有一则新闻,发生在陕西省清涧县折家坪镇的农村。

  一位快40岁的儿子,因为老父亲拒绝给他买车,把家里的电视机、卫星接收器砸了,还把父亲打得跪地求饶。

  老父亲最大的感受是,这个孩子从小到大都这么没出息,而且很不听话。

  可孩子却总是“义无反顾”的吃着家里的,还似乎吃的“理直气壮”。

  之前他就疑似脾气暴躁,有暴力倾向,也曾经打走了前妻。

  之后他还把妻子离去的挫败感和怨气,都撒在了父母身上。

  他整日在家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整天和家里要钱,一旦无法满足,便动手打人。

  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则是种教养。

  一个孩子是否有教养,看他对父母的态度便知道;一个对父母都不尊重的孩子,长大后,也经不起人性的考验。

  04.

  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心中有父母

  一个心中有父母的孩子,他们必然会恪守尊重父母的底线。

  一个懂得尊重父母的孩子,通常懂得感恩,这不仅是一种优良品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优秀的家长,都会懂得在孩子心中,树立父母的威信,让孩子既尊重父母,又信任父母。

  知乎有网友曾经分享过这么一个故事:

  他的女儿很爱吃鸡腿,所以家里每次做切块炒鸡的时候,都会给女儿特地留一个完整的鸡腿。

  但是他后来发现一个问题,女儿认为家里最好的就应该给自己,而且对家里人说话都很不客气。

  恰巧,某次女儿看动画片很着迷,叫了多次吃饭都没回应。

  他就对女儿说:

  我只叫你最后一次啊,如果你不尊重别人,让别人等,那么别人就没必要等你了。

  女儿依然纹丝不动,就敷衍地点了点头。

  大家吃到一半后,女儿姗姗来迟。

  刚上餐桌,立马质问:“我的鸡腿呢?”

  他便当着女儿的面,拿出放在饭煲里保温的鸡腿说:“今天做饭的外婆很辛苦,所以鸡腿应该给外婆。”

  女儿嚎啕大哭,他把女儿抱进屋里教育,传递了这3种思想:

  我们很爱你,但家里不是什么东西都必须以你为先;

  家人照顾你,你要尊重家人对你的好,知道别人的辛苦;

  求人帮忙要说“请”。

  从屋子里出来后,女儿就因之前说话太大声而向家人道歉了。

  也是自那以后,女儿每次吃饭,都会提早过来了,也不再争着抢着要鸡腿了。

  一个懂得尊重父母的孩子,才是家庭教育的最大成功。

  因为从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就能窥见他未来行为处事、待人接物的样子。

  一个连父母都不放在眼里的孩子,长大后也必然也是一位斤斤计较、眼界狭窄、礼仪欠缺的人。

  父母是孩子最初成长的学习对象,严格要求自我,把控好自己的一言一行,孩子才能从父母这里,学会包容与爱,学会理解与尊重。

              

在亲子关系、子女教育、中学生学习状态调整等方面,有困惑的亲们,可以关注博雅心理抖音号,了解更多心理知识。


上一篇: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