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成年后的我们,如何直面家庭冲突?|解忧杂货铺

发布时间:2023-02-28 15:23:19 阅读:501次

  From:

  我今年才22岁,妈妈已经开始催促我找男朋友了。虽然自己也有谈恋爱的念头,但奈何就是没遇到合适的人。在我看来,爱情和婚姻都不能将就,我不会因为自己暂时找不到男朋友就降低自己的标准。

  我和父母自然也会聊到结婚和生育的问题,但是我感觉在这一点上我跟他们的矛盾很大。我认为如果我不能找到那个合适的人,我未来不一定会走进婚姻。并且在我没有做好准备之前,我不打算生孩子。我妈妈认为我有这样的想法“不正常”,我爸爸则表示我不结婚是要“逼死他们”。

  我知道我的观点过于理想,但是除了表明我对自己婚姻及生育权的自主性,我也想看看他们对于此事的态度,如果今后我真的作出这样的决定,他们会不会支持我。但是现在看来结果让我有些失望。

  ——姗姗

  TO:

  姗姗你好,展信佳!

  感谢姗姗的信任,岩心看到姗姗对婚恋有成熟独立的思考,但是父母却不支持,岩心对姗姗的困扰十分感同身受。好像越长大,父母越无法理解我们的想法,他们的否定与反对让我们无比难过。面对曾经亲密的父母与我们渐行渐远,我们不禁怀疑,代际之间的沟通与理解真的不可能实现吗?岩心想抱抱姗姗,让我们一起看看关于代际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面对成年之后的代际冲突?

  01

  #冲突是改变的开始#

  现代社会成长下的年轻人常常会因为婚恋观念不同和父母爆发冲突,好像双方永远无法达成共识。

  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其实伴随着社会的巨变而产生。在不同时代背景成长的两代人,拥有不同的社会经验、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在父母生活的时代,似乎人人都要结婚,只有走进婚姻才是正常的婚恋观,但事实上父母们中很少有人对人是否要进入一段婚姻关系进行反思与追问,父母们也被自己的生活方式所规训着,浑浑噩噩地进入婚姻、传承血脉。

  但是,在信息时代成长的我们,不仅希望在婚姻中满足基本的安全需求,更渴望爱与成长,如果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我们很难将就着走进婚姻。因此“拒绝传承”的我们与父母的观念产生激烈冲突。

  岩心想告诉姗姗,姗姗的观点并非个例、异类,对婚恋、生育的反思是对自己人生负责的表现,更驱动着社会观念的不断前进,因为复制式的接受意味着原地驻足,冲突则是思考与改变的第一步。认清这一点,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代际冲突多一些释然。

  02

  #和父母的观念“分手”#

  从姗姗的来信中,岩心感觉到你因不被父母认同而倍感失望,这种失望情绪其实来自于我们所处人生阶段的认知惯性。

  人在成长过程中摆脱对父母的依赖、真正完成独立需要经历从依赖到分离的过程。在依赖阶段,我们常常会不自觉的认同父母的观念并将其内化。在分离阶段,我们与父母的观念分离,逐渐建立起清晰、独立的个人边界。

  岩心了解到姗姗正处于人生的“分离”阶段,小时候的我们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我们依赖着父母同时也被父母主宰,我们对父母的观念深信不疑,甚至内化出心中的父母规范我们的行为,比如“不能不听父母的话。”“父母都是为你好。”“父母都是正确的。”

  而随着我们逐渐长大,我们需要慢慢从家庭中分离,我们想要独立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依靠自我的力量判断事物、采取行动,不再只依赖于父母的帮助去理解复杂的现实世界。

  这个过程中常常双方都会感觉到不适应与阵痛,我们可能会怀疑自己的想法,可能会对父母的不支持感到困扰,甚至对自己让父母失望感到愧疚。在这个过渡阶段,这些感受都是正常存在的,接纳这一点,并正视这个转变阶段,逐渐和父母的观念“分手”。

  03

  #行动建议#

  那么在和父母分离的过程中,我们能做些什么缓解代际冲突呢?

  1.课题分离

  认知的转变是行为转变的第一步。岩心分享一个澄清观念的小妙招:课题分离。课题分离是阿德勒心理学中强调人际交往的一个原则。简单来说就是分清什么是自己的课题,什么是别人的课题,谁的课题谁负责解决。

  姗姗是否进入婚姻是姗姗自己的课题,需要姗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但是父母如何看待、如何克服自身的“不认可”则是父母的课题,需要他们自己来解决。

  把自己还给自己,把他人还给他人。

  2.坚持自我的边界

  在认知层面卸下负担后,还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坚持。关系中难免磋商与博弈,首先要坚定地和自己站在一起,坚持自我的边界,哪些问题对于自己来说是侵犯个人边界的,是不可接受的,我们需要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绝不动摇。而面对父母过激的言行,不管他们说了什么伤人的话,我们都应该从心理上划定边界,果断拒绝。这也是尊重双方的表现。

  3.建立独立的生活

  父母对我们观念的不认可、不支持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对未知的生活方式的恐惧,他们担心我们过得不好,因此,当我们经济独立,并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得很好的时候,与父母的顺畅沟通就变得可能。岩心鼓励姗姗去努力建设独立的精彩的生活,并让父母看到你能够照顾好自己,这是实现分离的最有力的证据。

  4.示范

  或许我们无法改变父母,但是我们可以先从自己的行为上开始改变。比如,我们可以给父母示范,在家庭关系上更成熟的相处模式是怎样的,让父母更多地了解我们的生活、了解真实的我们,用真实、诚恳的态度,心平气和地向父母表达新的世界及其所带来的新的观念,为代际之间的相互理解架设桥梁。

  我们这一代或许是代际冲突最激烈的一代,代际差异是永远存在的,相互理解不意味着同频同质,而是对差异的认可和包容。坚定自我,积极沟通,我们终将和自己和解,和父母和解。

在亲子关系,子女教育,中学生学习状态调整等方面,有困惑的亲们,可以关注博雅心理抖音号,了解更多心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