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武志红:为什么你奋斗了20年,还不能成为高手?

发布时间:2023-04-13 19:27:58 阅读:475次

  “武志红,心理学家,咨询师,著有《为何家会伤人》”

  这是武志红在835万粉丝微博上的介绍。

  虽然简短,但,他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

  大家注意到武志红身上的标签,往往是这些: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系硕士毕业;

  咨询时数超过10000小时;

  全平台粉丝数量数千万;

  ……

  从世俗的眼光来看,他早已成为“高手“。

  而他给自己的标签,却从曾经的“宅男作家”,变成了现在“一个有智慧的蠢货”。

  从业20多年,武志红对“高手”的看法,也有了全新的认知。

  对此,壹心理联合创始人曹洪雯和武志红展开了一场深刻的对话。

  武志红认为,高手和普通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

  普通人是用思维做事,而高手是用体验做事。

  怎么理解呢?

  想听到更多武志红的故事与心声,上腾讯视频搜索【武志红】或【人生七年】,直达对话现场。

  01

  被思维“杀死”体验,有多痛苦

  武志红对高手的思考是从一个个案开始的。

  几年前,一个女孩的家人找到了武志红。

  女孩就读于广州的某个重点高中,并且经常获得总分年级第一。

  从传统角度看,这个女孩肯定是一个学习上的高手:

  活成了“别人家的孩子”,是学校里最受关注的那个学生。

  可女孩并不开心。

  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女孩都会有一种想要自我毁灭的冲动。

  她甚至还常常伤害自己。

  如此一来,老师和家人也不免为女孩担心,带着女孩找到了武志红。

  武志红开始也很疑惑,为什么她已经达到同龄人无法达到的成就,还会陷入抑郁的怪圈?

  在他的引导和沟通下,女孩终于说出内心的秘密:

  “只有每一门科目都拿到年级第一的时候,才不会想到自我毁灭“。

  拿到年级第一,是女孩唯一能自我肯定的条件。

  后来,武志红联合女孩的原生家庭一起实施心理干预,女孩的情况也得到了好转。

  很明显,这个优秀的女孩对自己有着完美的要求。

  在咨询室中,这类情况并不少见。

  在外人看似完美的人生,时常伴随着难以调和的内在冲突。

  武志红把这类问题总结为:

  目标完美主义和过程完美主义的相互作用。

  一个人追求目标和过程的完美,本身就是“全能自恋”的表现。

  “全能自恋”的经典解释是:

  我一有愿望的产生,这个世界、外部、或我自己,就希望能快速地产生我期待的反应,希望一切“如我所愿”、“如我所控”。

  但如果一个人既要追求目标完美,又要追求过程完美。

  那么这个人必然不会放过自己,因为现实本来就不会允许人或事完美。

  武志红认为,这就是思维杀死体验的过程。

  怎样“杀死”的呢?

  完美主义的思维,禁锢了女孩的真实体验,让这个优秀的女孩无法感受到任何学习的快乐。

  只看到自己的不完美。

  最终,深陷抑郁。

  这也让武志红不禁思考:

  如何才能不让思维杀死体验?

  02

  放下全能自恋的思维,走出完美的幻想

  武志红发现,这些困扰也发生在自己身上。

  2015年,武志红成立了自己的企业。

  做企业的初衷很简单,就是除了宅男作家之外,他想要体验下不一样的活法。

  和很多人一样,他开始有很多的期待。

  但是一个企业的运行,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挑战。

  与合作方有利益的竞逐,管理员工又有人性的考验。

  企业家都很难避免这些问题,研究人性二十年的武志红也是一样。

  做企业,绝不是一帆风顺。

  尽管做好了受挫的准备,武志红还是有点看不懂。

  “我只是看起来很有智慧,但是实际上很多方面天真、幼稚。其实我对这个真实的世界还是有隔阂的。”

  他质疑过,也煎熬过。

  做企业,那个“老好人”的自己可能会让团队利益受损。

  而稍微犀利一些,又和自己的个性相违背。

  这些,成了武志红人生中的“不完美”。

  虽然他在咨询室里解决了各种完美人生的疑惑,可到了自己身上还是痛苦。

  这也让他不由得思考,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做企业的高手?

  他想到了自己求学和写作的经历。

  早年求学时,自己并不是最聪明的那个学生,也不是成绩最好的那位。

  但他总是能乐在其中。

  因为热爱,自己即便多年写作,依然能感受到时间的快速流逝,精神愉悦,没有丝毫倦怠感。

  如果只是看学业成就和写作,那么自己确实获得了不少成就,可以算是世俗意义上的高手。

  那么,这份经历和现在做企业又有怎样的不同呢?

  多年后,武志红总结道:

  “核心在于用体验做事”。

  能持续写作和学习的关键,都在于他能享受过程的体验。

  于是,转型后的他也开始调整状态,尝试享受做企业带来的体验。

  在问到当时是怎样调整的时候,武志红说:

  “7年之中,我确实是从很多的幻想中走了出来。我学会了在冲突之中(谈价钱,谈利益)维持自己的边界。”

  他做到了。

  从宅男作家到企业家的转变,意味着武志红更有勇气活在现实的社交中。

  现在看来,武志红在业内很成功。

  在公司成立8年后的今天,他说:

  “这个体验对我来说很珍贵,让我知道了,自己好像某种程度上知道这个真实的世界是怎样的,但是实际上还是有距离。这更让我可以疯狂地在现实中穿梭一把。”

  03

  普通人用思维做事,高手用体验做事

  武志红将自己的经历和体会整理成为了一门课,叫《把事情做好的心理学课》。

  其中的核心是:普通人用思维做事,高手用体验做事。

  “绝大数人都会认为,思维是做事的根本。但实际上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高手都是活在体验之中,遵从自己的感觉。”

  那么,到底什么是体验?

  首先,体验就是一种很真实的感觉。

  比如说听音乐,一首乐曲之所以美妙,那是因为动人的旋律,让我们联想到了除了音乐以外的美丽事物。

  音乐带给我们的,就是令人愉悦的感觉。

  但,音乐从本质上看,只是有规律的声波。

  之所以能够让我们有特别的体验,是因为我们和美好事物之间本来就存在联系,音乐只是唤醒了这层联系。

  武志红坚信:“一切美好的关系,都是在深度关系中体验的”。

  换句话说,因为曾经存在深度的关系,才有美好的体验。

  那么,为什么我们又会有不好的体验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想想:

  什么是不好的体验?

  在我们的体验中,有多少是不好的体验,又有多少是美妙的体验?

  以武志红之前遇到的“完美女孩”个案为例,曾经的她拿不到每门课的年级第一,这就是不好的体验。

  而以武志红自己的经历来看,做和自己个性相违背的事情,这也是不好的体验。

  是什么决定了这些体验“不好”?

  这就不得不提到和体验的对立面,也就是思维。

  “完美女孩”的思维认为,每当有一门课达不到年级第一,就是不好。

  在这个思维框架下,她只看到了自己的不完美,而感受不到学习过程带来的愉悦感。

  曾经的武志红也认为,做了和自己个性相违背的事,就会导致一个灾难性的结果,让人备受折磨。

  但事实上,是不是整个做企业的过程,就只有这个唯一的结果呢?

  当然不是,做企业必然会有其他的体验。

  而这些体验,是在家写作无法带来的。

  过度相信思维,很容易让我们在专注目标之余,忽略目标之外的体验。

  换句话说,思维切断了我们和其他美好事物之间原有的联系。

  此时,全能自恋就会控制着我们,让我们只是看到一切的不完美。

  仿佛我们所有的期待都得不到应有的回应。

  管窥的视野,也剥夺了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真实感。

  04

  如何用体验做事?

  如果要找到事物中美好的体验,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割舍思维,然后专注体验。

  需要放弃的思维有很多,比如说执着追求完美的目标、完美的过程:

  “我一定要30岁前在一线城市买大房子”

  “我的每对象要包容我的一切”

  “我一定要找到一份热爱的,轻松的,能实现财务自由的工作”

  这类绝对化思维左右了我们的判断,一份虚无的执着也就带给我们压力。它们应该被割舍。

  当然,这并不容易。

  我们在注重体验的过程,必然会不断地受到思维的干扰。

  就像是我们练习瑜伽,身心放松的同时,也要面临身体撕扯的疼痛。

  这个时候思维可能会跳出来说一声:

  太痛了,你不是这块料,以后都别练了。

  如果此时我们听从了思维的声音,练习瑜伽的道路可能就到此为止。

  但如果我们更加享受于瑜伽带来的美妙体验,尝试和自然、生命相结合,那么我们则会继续体验瑜伽之路。

  说不定练习一两年,还能够成为他人羡慕的瑜伽学者。

  武志红说过:真实,是体验的重要基底。

  如果要真实,就需要全面彻底地感受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体验。

  专注体验,也是自我安抚的过程。

  自我安抚很神奇,它能够使我们迅速恢复自我功能,此时思维对体验的报复也就结束了。

  武志红说,我们这个时代需要轻度的阿Q精神。

  就像是考试做题,遇到第一题不会的时候,他会有点懵。

  第二题不会,可能会焦虑。

  而碰到第三题不会,他就会很快想到:这是什么人出的卷子,这不为难人嘛?

  自我安抚的最大效用,就是让我们把攻击性向外。

  “如果你的人生基本盘是自我安抚的,那么思维就未必能够杀死体验”。

  所有事情带给我们的体验,不可能只有坏的。

  当你感到仿佛世界末日一般的时候,不妨也可以想象,是否还有其他的体验是被我们忽略的。

  虽然不容易,但,你一定能找到。

  05

  写到最后

  武志红在研究生期间曾经写过三句话:

  和孤独达成默契

  在值得珍惜的人面前毫不犹豫地真诚

  在现实中疯狂地穿行一把

  他说,前两句话已经做到了

  而最后一句,或许需要一生的时间慢慢体验和现实的联系。

  高手用体验做事。

  要做到这点,我们需要基于真实的感觉,割舍思维带给我们的禁锢。

  毕竟,人的思维始终是有限的。

  但,体验才能够让我们享受在每一个事情中。

  希望你也能够关注体验,尊重自己的真实感觉,在现实中疯狂地穿行一把。

                                                      

在亲子关系,子女教育,中学生学习状态调整等方面,有困惑的亲们,可以关注博雅心理抖音号,了解更多心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