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揭秘服用精神病药的四个误区

发布时间:2023-06-18 10:42:05 阅读:196次

  社会对精神疾病和治疗精神疾病类的药物充满了文化偏见,这给许多精神病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服用相关药物其实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

  在服药时,他们不仅需要先说服自己,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还要承受大众对“污名化药物”的评判。

  所以,如果患者本身没有强大的承受能力,很容易会对“服用精神病药物”产生误区,从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大家对服用精神病药物的四个常见误区,并提供一些科学的解释和建议,供需要者参考。

  01

  四个误区

  误区一:

  我会对精神病药产生依赖性,为了防止上瘾,我可以停药

  许多患者认为,服用精神病药物会让他们逐渐变傻、变得没有思考能力,最终会对药物上瘾,产生依赖。但其实,精神病药只是通过调整脑部化学物质来控制病情,并不会让人变得愚笨或失去意识。同时,精神病药也不会让人上瘾。它和你身体的其他疾病一样,都需要药物治疗。

  如同心脏病一样,停药并不会让病症消失,甚至可能会给你带来生命危险。精神病也一样,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

  请记住,是因为你患病了才需要服药,而不是因为服药加重了你的病情。

  所以,在服用精神病药物时,不能随意停药。

  误区二:

  如果我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我就不能正常地生活了

  许多患者会认为自己在患病服药的那一刻起,就不能再正常地生活了。由于自己和大众对疾病的误解,他们常常会生活在恐惧之中,害怕别人发现自己的秘密,也会为此纠结,反复停药,最终导致病情复发甚至加重。

  由于羞耻感的存在,许多患者会认为自己不能建立亲密关系。同时,专业人士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的建议也常常带有一种威胁或判断的感觉,缺乏积极温暖的引导。导致患者在服药时,会渐渐地对自己和生活失去信心。

  但其实是,虽然你患有精神疾病,但依然可以拥有亲密关系,只不过你需要再勇敢一些,向伴侣坦白你的服药史。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这也是一个逐渐建立信任和支持的美好过程。

  总之,请记住,科学服药才是正常生活的开始。

  误区三:

  因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我才会面临污名化的诊断

  接受污名化的诊断会让人有一种被评判、被谴责的感觉。因此,许多患者在听到自己患有精神分裂症时,会有一种羞耻感和被世界抛弃的感觉。

  由于社会对“精神疾病”的定义太过负面,所以许多患者可能会受此影响而避免治疗,拒绝服用药物。

  但逃避治疗是无法改变现实的。不治疗,不吃药,病情依旧会发作,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请记住,患有精神疾病并不会被世界抛弃,服药也不应该受到谴责,选择服药治疗恰恰才是改变的开始。

  误区四:

  如果我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代表我这个人本身有问题

  成见使单纯治疗疾病的药物变为了一种人格缺陷的证明。

  人们很容易认为抗精神病药物是患者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证明,而不是严重的精神疾病证明患者需要服用抗精神药物。这种逻辑视角直接影响了患者对待精神疾病治疗的决定。

  但患者需要知道的是,只有通过自己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情况时,才能合理地做出决定。

  首先你要知道,疾病只是疾病,无关乎你本人。精神疾病只能说明你的身体某些部分生病了,并不能说明你本人有问题。别人可能会因为对此不了解而对你产生成见,但请你不要否定自己。

  02

  同情自己,做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精神病患者娜娜留言:

  我的病情已经稳定十年了,我每天都在服用一定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在这十年里,我结婚了,有了孩子,有了稳定的事业,生活一天比一天充实。

  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之前,我无法正常生活,但当我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并开始积极服药配合治疗后,生活逐渐向我打开了大门。

  我不再因服药而感到羞耻,我只是将它看做我的安全网和保险单,它保证了我不必再遭受精神病的折磨。

  当我选择用自己的眼睛而不是别人的眼睛来看待我的疾病时,我选择出了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治疗我的精神病。

  我想对和我同样患有精神疾病的朋友说:忘记污名,对自己怀有同情心,爱自己吧,我们都会好起来的。


                    


在亲子关系,子女教育,中学生学习状态调整等方面,有困惑的亲们,可以关注博雅心理抖音号,了解更多心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