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我每几乎每周要去一个固定的地方,有点远,每次地铁过去中间还要转一趟,每次坐上第一趟地铁就会习惯性翻出手机里的地图app,查看转的下一趟地铁要坐哪个方向,一会出地铁口要从哪个口出。近一年一直如此,就这么习惯了,直到有一天,我才开始惊讶,快一年了,我都没记住这条原本早该熟悉的线路。
是什么限制了我?
首先是依赖机制。
当可以如此轻松查出准确的线路时,我的大脑自动不去记忆了,对,几乎是自动化反应。就这么一件小事,让我认识到人性中的依赖性竟然如此可怕。
然后是自我怀疑机制。
其实很多次我也能感觉出应该坐哪个方向,毕竟已经坐了那么多次了,但我总是怀疑自己,万一记错了怎么办?而手机给出的答案是准确无疑的。就这么着,在强大的手机面前,我越来越萎缩,越来越不信任自己。对于手机的依赖,我像是参与了某种交换,我获得便利的同时,“献出”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一些功能和对自己的信任。这是我与手机之间发生的一件看似不大的事情,却让我细思极恐。
有时候毁灭我们的可能不是多么大的灾难,而是生活中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细枝末节。
很多来访者最初进入咨询中,常把我当作那个强大的手机,似乎我说的话,我给的建议如手机给的数据般令人不容置疑,所以最初TA们希望我多说点,总是忍不住希望我给一些建议,讲完自己的困惑后,会直接问我该怎么办?甚至讲完和喜欢的人之间的一些事情后,会直接问我,你觉得我爱TA吗?如果我不能及时满足TA们,TA们往往会焦虑、失望、愤怒,如果我去询问TA们,鼓励TA们多说说时,TA们可能会觉得主要由自己来说的心理咨询简直是在浪费时间,因为TA们觉得自己说的话不够有价值,而眼前的心理专家说的话才是有用的,才对得起TA们支付的咨询费用。
是的,尽管我才入行六年,不少来访者一开始都把我定义为专家,当我被TA们定为专家时,其实我已经成了那个有很多专业数据的手机。
而如果我能像手机一样,在TA们操作下能及时给出TA们想要的,那可能就与心理咨询的目标背道而驰了。
心理咨询的目标是让一个人的自愈力能够生发出来,这样将来无论TA身边有没有咨询师,TA都能很好地去面对这个世界。
作为人类,多数来访者的依赖机制都很强悍,上面说了一些来访者较为显性的依赖表现,还有很多非常隐性的表现,比如迟到几分钟就想办法拖延几分钟,24小时内取消咨询不想按设置支付费用,想办法让咨询师为TA降价,在咨询师希望涨价时,长久地拒绝涨价等。
毕竟人都是有感情的,咨询师和来访者感情深了,面对来访者所表达的强烈需要和所面临的艰难困境,咨询师更容易去满足来访者,比如配合TA延长几分钟,面对TA临时取消咨询,不好意思收TA的费用,自己想涨价时,不好意思跟来访者提出等。这样呈现出的友好的咨访关系看上去很好,但往往会限制来访者的成长,当咨询师去过度照顾来访者时,其实是在向TA暗示---这对你来说太难了,你不行,你做不到,所以我只能来照顾你。
咨询师给来访者提供的空间不应该是乌托邦,而是需要与现实保持链接的一个地带,否则可能会削弱来访者的功能。
其实,我们人性中的依赖机制很容易被利用,因为太想依赖,太容易依赖,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就卡在依赖的位置上出不来,无法走向分离个体化的独立。
很多人几十岁了,在心理上还是无法与父母分化,因为过去TA始终被放在孩子的位置上,所以无法真正像成年人一样为自己负责任,TA们的潜能也被牢牢限制住了。
想起我的一位来访者,从小到大被父母保护得特别好,即使她已经成年,在父母眼里,她还是那个小孩。这样被对待的她做很多事情似乎都很难成功,她觉得什么都很难。后来在探讨中,她发现父母好像成了自己的手和脚,而她渐渐无法独立行走,独立劳作了。看上去父母为她做了很多事情,而她是一位享受者,但随着她渐渐走向社会,她才意识到自己并不属于自己,后来她说:
“我的胃不是我的胃,是妈妈的胃,她把我照顾得过于精细了,从小我吃什么甚至吃多少,都是她规定的,如今我这么大了,她还规定着我的饮食,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吧?但我竟然无法决定我最基本的权利。”
“我的学习不是我的学习,我爸妈轮流陪我写作业,作业不是我的作业,我像是在为他们完成任务。开始我是很努力学习的,后来我就不愿意了,我越努力,不越符合了他们的操控?我不想做一个机器人。”
为什么家长越是坐在旁边陪孩子写作业,孩子的效率反而越低,错误率反而越高?
毕竟,人性中的依赖机制那么强大,那么容易自动化地冒出来。当身旁强大的父母在为作业负责任的时候,孩子可能自动化地就“变笨”了。另外,就像我当初在不会出错的手机面前很容易怀疑自己,孩子在强大的父母面前,也很难信任自己,作业就显得好难,好难。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父母对学习过度负责的时候,其实就剥夺了孩子的所有权,学习不再属于孩子,而属于父母,那么,孩子当然可以不用再为学习负责任了。甚至当父母过度管理孩子而孩子无法对抗时,很多孩子很容易通过厌学来对抗父母:你们越在乎,我就越搞破坏!
所以很多时候,成长是需要更多独立的空间的,成长也伴随着在接收这个世界爱的同时,也要面对这个世界的残酷性。
同样的,当咨询师过度付出的时候,也会限制来访者走向独立;当咨询师太想保护来访者时,反而容易遮蔽来访者去看清更多的真相。
在亲子关系,子女教育,中学生学习状态调整等方面,有困惑的亲们,可以关注博雅心理抖音号,了解更多心理知识。
上一篇: 揭秘服用精神病药的四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