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我表面混得很好,可我真的不快乐:空心病,怎么治?

发布时间:2023-08-12 09:33:06 阅读:141次

  你的人生中,有过那种“看起来很好,其实很不开心”的时候吗?

  明明一日三餐,四五好友,七八聚会,十分惬意。

  明明过着人人称羡、无风无浪的生活。

  可一天,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时时刻刻都充满被困住的感觉,像关在笼子里的鸟,最后成了鸟型的笼子。

  来访者 婷柚,人生中长久的时间里,都在过着这样的生活。

  今天,她想分享出自己的故事,并告诉我们,当她深陷这其中时,是如何一步步走出来的。

  以下是她的自述:

  01

  我看起来很好

  可我真的不快乐

  那时的我,看起来真的很好。

  一路走来,我一直很顺利。上学时没太努力也考上了好大学,找工作时只投了一份简历就找到合适的工作,谈恋爱起初虽然有些纠结,但7年多的时间里男友变得越来越好。

  可这一切的顺利反而让我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总觉得,一切都是假的,我不值得这一切,仿佛都是命运推动着我走到了当下,这不是我的选择,如果我选择了又会怎样。

  很长一段时间中,我的脑海中总是满的,而我的内心又是空的,不知道自己是谁,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不知道每天为何活着。

  我也会间歇性扬起斗志地工作和学习,可是很快就会失去力量和方向,在迷茫中沉沦和消耗。

  我看各种心理学书籍或有关人生的书,我好像看懂了又好像什么都看不进去,脑海中总是有各种混乱的想法。

  我会经常反刍和他人的相处,为什么每次和朋友出去玩都是我提议,是不是她们本来并不想和我玩,为什么我在群里发消息其他人都不回复,是不是我又说错了什么,为什么朋友们做事情不喊我,是不是我不够有意思。

  我也会幻想未来的各种可能,如果当初和那个男生在一起了,那会是一个怎样不一样的现在和未来;如果男友能陪我在一个城市,我们会如何生活;如果自己考了哪个证,是不是就可以有不一样的职业未来,如果真的实现了,具体的细节又会是怎样。

  有时候又在思考活着为了什么。为什么会有个自己在这个世上,自己和别人又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其他人不思考这些问题依旧过着很幸福的生活,为什么就自己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控制不住想这些呢?

  我不想再像无头苍蝇一样寻找生活的答案,迷失在自己的世界里。

  于是,在收到单位每个月发的心理咨询预约的邮件时,我决定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02

  我的问题是想的太多

  却感受得太少

  一开始的咨询,和我预期的不太一样。

  咨询师并不急于给我什么建议,她只是静静听我诉说着自己的迷茫和无力。

  她也没有跟我一起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只是问了我一个问题:

  “你每天白天要工作,晚上还要学习,看心理学的书,思考这些或大或小的问题,你会觉得累吗?”

  我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我累吗?我是什么感受呢?我好像不知道。

  一直以来,我都停留在“想”。

  在想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想原因想结果想可能,从睁眼到闭眼,脑海中的声音从来没有停止过。可是我从来不去感受。

  每个月的咨询时间里,我依旧是对自己的困惑和迷茫进行长篇大论,咨询师静静听着,和我一起认定某些事实,偶尔问一问我的感受。

  在又一次被问感受而我不知如何回答时,咨询师让我在咨询室里走路。

  像慢动作一样地,慢慢地,一点一点地走,全身心关注在自己的脚上,与地面接触的感觉,腿的感觉,身体的感觉。

  因为走得太慢,一分神就容易摇晃,我的脑海终于需要安静下来了,只是关注着身体。那一刻真的很神奇,突然发现不去想那些问题,自己也很好。

  只是关注自己的身体,世界安静又平和。

  一开始我是很迷茫的,但我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多去感受自己的情绪了,也不再执迷于生活或人生的思考。

  同时,我也开始了正念的学习和练习。我抱着一种找到答案的目的去感受和练习,最终,我也找到了答案,但过程是我当初完全想象不到的。

  我知道了想法不是我们的全部,在想法之上还有意识。

  通过对意识的觉察,与和情绪、身体、想法不加评判的相处,我看到了更为真实的当下。

  在咨询中,我可以在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开始意识到想法即是想法本身,它并不组成“我是谁”,也不等同于真实、客观的生活。

  我放下了现实“应该是什么”的想法,而是接受了一切本来的样子,对真实的原貌保持开开放的态度。

  直接接触自己之后,我也自然而然地放下了很多执念,那些以前执着要想明白的“为什么”或“如果当初”,突然没有那么重要了。

  如今,我会带着觉察去行动,不再像以前一样,去做什么就希望有什么样的结果,而是先看到自己当下的样子和想选择的方向,并且积极去做。可能会发现不一样的结果,但已经没有了挣扎和失望,取而代之的是沉浸其中的专注。

  而当我只专注于过程,所有的行动都带来了更好的体验,很快地就跳出了之前思考的内耗。答案,也自然而然出现了。

  我的生活慢慢明亮了起来,虽然外人看来,我还是像以前一样工作和生活,可一切好像都不一样了,我真实地投入到了生活中,我真实地生活着,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

  03

  从自己的世界中走出去

  感受一切

  在跳出思维的囚笼后,我也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我不再纠结于自己好像凭借运气获得了现在的一切,我只是想感谢那些经历,让我来到了现在最好的时光;

  我不再想从书中找到生活的答案,我只是享受那种读书的体验;

  我不再纠结于和朋友相处中的期待或失望,而只是享受互相陪伴的感觉;

  我不再从想法中找答案,而只是踏踏实实地生活在当下的时刻。

  最近几次和咨询师的聊天中,都是我一个人兴奋地讲着自己有多开心,又有哪些有关自己和世界的新发现。

  有一次,我问:“我是不是已经不需要咨询了呀,可我真的好享受这样交流的体验,每次都让我发现更好的自己。”

  咨询师说:“是呀,发现了吗?一旦你能感受到情绪,你就能逐渐去治愈情绪。”

  她接着问我,害不害怕又回到以前不好的状态里。

  我说:“这是以前我问你的问题,我想,我不会了。因为我已经看到了真实的自己,我已经学会了好好爱自己。变好这条路不容易走,但变好以后再变坏也很难呀。”

  对我而言,心理咨询不只是一种认知的调整,咨询关系带来的是一种很神奇的力量。

  在这样私密而又真实的环境中,我终于可以面对最真实的自己,在真实的体验中,我能一点点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这种感受能让我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那种靠自己的双腿坚定往前走的力量。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找自己,找寻自己从何而来,探寻自己去向何方。

  这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也注定是惊惶与惊喜并肩而行的。

  我们能做的永远是活在当下,活在现实世界中,保留内心的真诚和希望,坚定地迎接未来。

                     

在亲子关系,子女教育,中学生学习状态调整等方面,有困惑的亲们,可以关注博雅心理抖音号,了解更多心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