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岁)心智模式发展关键期的常见问题
1.宝宝为什么喜欢专往不平的地方走?
孩子在刚学会走路时,用心的家长能感受得到他们的兴奋劲儿,虽然走得还不稳,但颠起来奶奶都跟不上,
而且专爱走坑坑洼洼、有台阶的地方,看着好让人担心哪。
其实,我们要恭喜孩子,他们在手的敏感期,通过爬感受到自己力量,备受鼓舞,接着就进入了腿的敏感
期。
这个时期的儿童,对走路无限痴迷,他们摇摇摆摆,但是一刻不停走得飞快。喜欢在高低不平的台阶上来
来往往,探索脚底传来的不同地方的刺激。
这时,家长即使感觉疲惫,也不要中断孩子的探索行为,跟着保护好他就好了。甚至给孩子创造不同的脚
底刺激,引导他尝试草地、公路、沙滩的不同感受。切记,不要给他穿带响笛的鞋,这样的鞋子会在孩子走路时发出尖利的响声,打乱孩子对腿的感受和观察。
2.宝宝为什么会恶作剧,把家里搞得一团乱?
家里有个捣蛋娃,那就是翻箱倒柜地折腾,抽屉随时拉开,衣服都从柜子里拉出来,书从书架上扯下来,
哦,一个爱干净的家长简直要快疯掉了。
当然这其实也是一种探索行为。在腿的敏感期,孩子就发现了独立。他开始去探索更远处的事物。这就
会让孩子发现空间,当发现空间了以后,他们就开始了空间探索。
比如,他看到家里书摆得很整齐,他试着推倒,改变这个东西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可以通过
他的手,他的力量,改变一个东西的模式。这样,儿童就会产生自我效能认知,这正是自信的基础。如果一个
人童年,没有建构起自我效能认知,长大很很难自信。
开始孩子只会把整齐东西弄乱,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示范把他弄乱的东西放回去,让他意识到物体可以
移动,并且带着他把东西重新摆整齐,这样他就习得了变杂乱为整齐的能力。
3.宝宝为什么不喜欢我买的玩具?
家长有时候给孩子买很多高级的玩具,但是孩子好像都不感兴趣,即使玩也是摆弄几下,没过两天又要买
新的。反而是妈妈做烘焙剩下的面粉和面团,如果给孩子发现,就兴致勃勃玩起来了,专心致志撒面粉,揉搓
面团。
很多家长其实对孩子的玩理解有误。孩子玩玩具,在我们看来是游戏,但事实上,那其实可以说是一种
工作。孩子所有的玩,都不是真正的为了娱乐在玩,而是他们的发展行为。
一个孩子玩一个玩具,从开始玩到玩的结束,他其实已经发展了,已经不是玩之前的那个孩子了。
孩子的发展动力是天生的,当他们通过玩得到发展,会产生极大的愉悦。
他们对于自己能够掌控,能够激发他们探索欲,满足他们发展需求的玩具热情巨大。因此我们建议家长不
要提供太过超出他们认知范围,或缺少可摆弄空间的玩具。
4.该不该尽早开始让孩子学习知识?
很多妈妈很喜欢唐诗宋词,在孩子刚会说话时,就教孩子背,刚开始孩子好像不错,能背几首,可过段时
间,完全无感了,这让妈妈很挫败。
其实,在2岁之前,大部分孩子对身边的事物更感兴趣。他们喜欢把东西翻过来倒过去摸,注意物体表面
是圆的还是有棱角的,能不能滚动、旋转。1岁半到2岁时,他们开始探索物品之间的联系,哪些可以摞在一起
,哪些可以排成一排,感受物体的空间、体积、质量,此时他们全身的细胞都处于感知和思考的状态,大脑积
极工作,创造出个人的思维方式。
同时,孩子也在发展语言,他们在从情景交融的生活中学习到语言,每一语言所表达的内涵,在孩子心中
都有与之相匹配的现实事物支撑。
上一篇: 0-6岁儿童:关键期的关键帮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