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这些内心OS反映了人类普遍常见的消极情绪——嫉妒,它仿佛是游荡的恶魔,时不时跳出来骚扰我们内心的平和。在亲密关系中,嫉妒具有不可忽视的破坏作用,它总让人陷入不安和怀疑,甚至破坏彼此之间的信任。了解嫉妒,就能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亲密关系。
01
什么是嫉妒?
嫉妒是指个体知觉到他人拥有自己所不拥有的优势,如优秀品质,财富,地位,名誉,境遇等时,所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消极情绪,其中包括沮丧,愤怒,怨恨,羞愧等(Parrott&Smith,1993)。嫉妒可以分为特质性嫉妒和情境性嫉妒。
特质性嫉妒更多偏向于人格层面,指稳定的个性特征(Smith et al.,1999)。也就是通常讲的柠檬精,有这类特质的个体总是习惯性地,酸溜溜地与别人比较,常常感到焦虑不安,自责失望。
情境性嫉妒更多是指在某种向上比较的情境中,在与自身有比较密切关联的事件上,个体感知到自己不具有他人的优势时所产生的嫉妒,具有情境特异性(Cohen-Charash,2009)。
在亲密关系中的嫉妒,又称为爱情嫉妒(Romantic jealousy),是指当个体知觉到亲密关系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复杂消极情绪,这种失去的威胁可以是想象的,也可以是实际发生的。类似回溯型嫉妒就属于想象性的嫉妒,也就是对伴侣过去的情史产生的不愉快想法和情绪,不断想象和猜测(Frampton&Fox,2018)。
爱情嫉妒三角可以较为直观地表达出爱情嫉妒的各个关键要素以及相互联系(刘振中&赛燕燕,2013;钟红梅,2013)。
图|爱情嫉妒三角
在三角关系中,嫉妒者非常焦虑,使用分裂的防御机制,把“好的”投射到自己和伴侣(被爱者)身上,对伴侣产生占有式的爱,只想确保伴侣为己所有(这是七形的爱啊)。嫉妒者把“坏的”投射到被嫉妒者(竞争者)身上,对他们产生恨意,进行攻击。第三边代表着被爱者与被嫉妒者之间的吸引。
02
为什么会产生爱情嫉妒?
有诸多不同的理论来解释爱情嫉妒的产生(钟红梅,2013)。
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的观点认为在童年时期,每一个孩子都会体验到俄狄浦斯式(恋母情结)或伊莱克特拉式(恋父情结)的痛苦。男孩“爱”其母亲,女孩“爱”其父亲。但他们都不能战胜其父亲或母亲。当儿童“陷入”这种最初的“三角”关系时,他们把所体验到的悲伤、丧失的痛苦全都压在心里,形成潜意识创伤经验,一旦在以后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三角关系时,潜意识中的相关内容被唤起,就会诱发爱情嫉妒(王晓钧,2001)。
进化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的观点认为爱情嫉妒是人为了应对伴侣不忠发展出的适应性策略。例如,嫉妒情绪的产生可以促进个体觉察到可能的威胁,从而采取预防措施保卫亲密关系。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认为爱情嫉妒是一个习得的不良行为,强调诱发嫉妒的情境特异性。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的观点认为个体对情境的评价决定了爱情嫉妒的产生。
系统论
系统论观点认为爱情嫉妒反应的是关系的不稳定,是关系双方互动的结果。
03
爱情嫉妒的性别差异
爱情嫉妒在诱发因素和表达方式上常表现出性别差异,这些差异和人类的长期进化以及所处的社会进程有关。需要注意这些差异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统计上的一般趋势。以下是爱情嫉妒性别差异的常见结果(Buss,2018;Pollet&Saxton,2020)。
诱发因素:女性更容易因为伴侣在情感上与其他女性建立联系感到嫉妒,而男性更容易因为竞争者的优势和伴侣的性不忠产生嫉妒。
表达方式:在产生爱情嫉妒后,女性更倾向于表现出沮丧,焦虑和退缩,男性更倾向于表现出愤怒和攻击行为。
04
如何与内心的嫉妒相处?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幽深处,都住着嫉妒这个恶魔。我们很难赶走它,更多时候要去学会如何与它进行和平共处。有以下方式可供参考借鉴。
了解嫉妒的原因
首先,要明白嫉妒通常是不安全感的产物。感到嫉妒,深层次可能是因为害怕失去伴侣,或者因为对自己的吸引力或价值感到不安。了解嫉妒的原因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自我反思
花时间自我反思,挖掘和了解自己的感受。问问自己产生的嫉妒是否合理。有时候,嫉妒可能是不合理的,并不符合客观事实。而合理的嫉妒往往代表着嫉妒者对亲密关系的重视。
沟通
和伴侣坦诚地谈论你的感受。分享你的嫉妒并解释它的可能原因,但要以尊重和理解为基础。避免指责伴侣或让他们感到害怕。开放的对话有助于增进理解。
增强自尊/提升自我价值
嫉妒通常与自尊心有关,低自尊的个体往往更容易产生嫉妒(Vrabel et al.,2018)。尝试多种方式增强自己的自尊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努力提高自我价值,在了解你对伴侣重要性的同时,不要将自己与他人过分比较。
重视伴侣以外的社会支持系统
当以伴侣为世界的中心时,个体更容易过度感知对关系的威胁,从而可能产生对伴侣的控制,占有。多元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减少自己的心理负担,消解嫉妒。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嫉妒使你“面目全非”,严重干扰到你的生活或亲密关系,考虑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的帮助。专业人士可以提供更深入的分析和支持。
上一篇: 我家子涵”热搜背后:控制型父母带来的创伤,连你自己都未必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