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样一句话,感同深受,不仅作为咨询师,也作为一个多年来疗愈自己不断成长的普通人。
很早以前,我发现自己容易焦虑,天黑对面有个陌生人过来都会让我害怕,当时对自己的解读只是安全感不足,可是无法解释为什么会心跳加速,身体紧张,后来啊,在紧张的时候甚至全身发麻,一开始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虽然我那时已经是心理咨询师了。
在工作中会遇到重复经历创伤的来访者,一开始也用精神分析的强迫性重复概念去解释,后来学了创伤方面的理论,知道还可以从解离的角度去理解。一个人容易焦虑,也许就是个信号,提示在生命里出现过大大小小的创伤。
也许已经想不起来了,但是身体从未忘记,未整合的经验没有消失,整合拥有才能放下,这是生命的原则。
了解创伤
谈起创伤,也许一般人觉得陌生,但总能听到身边有人抱怨有失眠,头痛,心悸等症状。去医院检查往往没有问题,医生可能告诉你是心理因素引起的神经系统紊乱。
这本书介绍说,与自律神经相关的症状包括心悸、恐慌、呼吸急促、头晕、胸闷、肩颈疼痛、手脚冰冷、失眠、多梦、睡眠品质不佳、郁闷、疲劳、胃肠不适等。如果去医院,基于美国DSM的诊断标准,可能会被诊断为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而不去探讨自律神经失调的部分。
那么什么是自律神经呢,自律神经又称为植物神经,掌握着性命攸关的生理功能:如心脏搏动、呼吸、消化、血压、新陈代谢等。
一般来说自律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帮助面对紧急情况时做出应激反应(战斗和逃跑),此时生理产生各种变化,比如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瞳孔放大来应对危机。当紧急情况过去,副交感神经系统接管,帮助人放松下来储备能量。
但在这本书里,作者提出90年代的多重迷走神经理论提出副交感神经有两套的假设。
作者认为目前在心理治疗和医学界,不论台湾或美国(从和同行交流的感觉上来看,我想大陆也不例外)多数专业人员缺乏对于“身心创伤如何影响自律神经失调”的了解。
身心创伤需要身体和心理双管齐下。往往身心受创的个案的认知、情绪和身体已经解离了,首先需要调节和稳定身心,大力“踩油门”可能不太合适,比如快速加温或催化深层情绪,反之,需要掌握对身心“踩刹车”的调整速度基本技巧(我理解为从身体入手做稳定化工作)
当人们面对身心无法承受的巨大威胁时,就发生了身心创伤。是否形成创伤取决于个人的主观体验,同样的事件在个人心中的主观体验是不同的。只有当我们的身心无法应对威胁且整合威胁引发的极端压力反应时,才比较容易发展出创伤后症状。
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应对极端压力的责任并不是完全在个人身上,个体的适应力也取决于环境系统能提供的支持。
比如我的一个朋友给我讲他在高中被老师体罚辱骂的事,当时非常愤怒,但是又无力抗衡,现在回想起来还愤愤不平,不过当时他把受辱的经历告诉了很多人,家人同学朋友,所以在那个当下就获得了不少支持。
因此并没有给他造成创伤后的各种后遗症,充其量是一个如何与受伤害的经历和解的问题,当然也可以不和解不原谅。
第二点有的人在绝大威胁后看起来没有任何困扰的人,可能是调动一切能量压抑了各种情绪反应,结果他们的身心状态一直处在慢性紧张之下,无法整合极端压力带来的身心变化。
一段时间后,甚至是多年以后,才发展出各种生理和心理症状。在生活中,有没有接触过那种看起来很紧的人,靠近TA的时候,给人感觉硬绷绷的,无论是躯体还是心智。有可能TA经历过创伤,隔离情绪感受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
身心创伤有许多后遗症,要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需要三种症状同时出现:
第一有侵入性症状,包括不由自主地会想起创伤事件(闪回),此时此刻重新经历创伤事件,失去与环境的联结,或是重复做关于创伤事件的噩梦。
第二是回避,包括回避外在的可触发的人事物以及内在认知情绪;
第三是过于警觉,长期处于过度激发状态,容易被惊吓,激怒,对环境中的危机异常敏感,注意力无法集中,表现出冲动或自我破坏的行为。
创伤后遗症也可能变形为其他自律神经失调或心理上的种种症状。这是一些患者没有明显的PTSD核心症状,但是存在胸闷,头痛,呼吸不畅或者抑郁焦虑等各种身心症状,或许可以考虑是否是创伤后遗症。
大脑对压力的基本反应
在人类包括许多动物的脑部,有一个对情绪及睡眠记忆等功能有深远影响的脑区,称为边缘系统。
其中有一个小圆球一样的组织叫杏仁核,杏仁核像一个警报器,时时侦测外界威胁,在第一时间启动防卫反应。
一方面通过下丘脑通知垂体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再分泌皮质醇(又称压力荷尔蒙),促进糖类快速代谢以提供能量。
另一方面,杏仁核启动交感神经系统,通过急促的呼吸,升高的血压及加速的心跳,将能量送到四肢,启动战斗或逃跑反应。
所以说,人类或动物能快速防卫自己的关键在于:边缘系统和脑干可以直接透过内分泌或自律神经系统,对身体各器官与部位下达指令。
但是人类作为最高级的灵长类动物,既有和其他哺乳类和爬行类动物一样的原始防御反应,又有更高级的大脑皮层,其中的前额叶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执行计划,理解并调节情绪。大脑皮层中有精致和复杂的神经系统,调动整个脑部与身体与他人沟通,从人际关系中寻找资源来解决问题。
创伤的形成
美国研究创伤疗愈专家彼得·列文和佩特·奥古登,不约而同强调心理创伤最核心的关键是让人瘫痪的恐惧和无力感。
在巨大的惊恐中,我们与自己、他人失去了联结,身心很难消化与整合这种强烈的感受,进而成为意识或潜意识层面不断重演的未竟事务。
临床上出现的焦虑紧张症状,过去常被认为是交感神经系统紊乱,本书的看法不同,前面说人有两套副交感神经系统:一套是哺乳类动物较为发达、平常制衡交感神经的腹侧迷走神经,另一套是我们和古老爬虫类相似的,启动最后一道防线的背侧迷走神经。
背侧迷走神经能够让我们瞬间进入全身静止的冻结状态,心跳血压急速下降,四肢肌肉无力,知觉麻痹,甚至失去意识。记得曾经看过对性侵受害者的研究,当被性侵者威胁时,受害者也会进入瘫痪麻木无法动弹的状态,这其实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机制,减轻受害时的痛苦。
在自然界可以看到动物受到袭击时有假死现象,反而让动物获得一线生机。等危险过去,动物又会活动起来,抖抖身子,把刚才积蓄的能量释放出去。人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因为有自我意识,可能会被这种全身或部分身体冻结的状态吓到,之后还可能因此自责。
当人面临巨大威胁时,交感神经系统完全启动,但也无能为力,在巨大的恐惧中,背侧迷走神经又会让人瞬间无力。两套神经系统交互达到高点,一般人很难排解这样的身心失调,进而引发创伤后的各种身体和心理症状。
身心容纳之窗
这个概念是指在这个范围内,身心可以容纳适度的压力,能够专心也能够放松,能够感受快乐满足,也能够感受难过,不满,这些正负情绪不会威胁我们,反而能够协助我们与他人沟通、解决问题和达成目标。
对受过创伤的人来说,容纳之窗在受创时就变窄了,狭窄的容纳之窗可能引发自律神经失调,身心快速在过度激发和过低激发两个状态摆荡,情绪一下子上升到焦虑、紧张、挫折、生气。又可能突然跌到无力、挫败、忧郁、沮丧、麻木羞愧。人像坐在情绪的云霄飞车上忽高忽低,让人感到失去控制。
如果没有协助重建容纳之窗,让身心每日重复摆荡于过度与过低的激发状态,容纳之窗就会愈来愈窄。
资料来源:Ogden,p.,Minton,K.,&Pain,C.(2006).Trauma and the body;A sensorimotor approach to psychothereapy.Ww Norton&Company.
身心解离
解离是指身体和心灵没有整合,一部分身心经验被排除在外,但是这些经验并没有真正离开我们的身心。
常见的解离的表现是可能让我们完全忘记发生过的事情,或让事件变得模糊;有时感觉像灵魂出窍般,远远看着自己的身体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有时候,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失真了(现实解体)。或者,有些人会觉得身体分裂了,一部分麻痹无力,另一部分却很激动紧张(人格解体)。又或者,突然发现时间不知不觉溜走了,自己不知身在何处(现实解体)。或者照镜子感觉不认识镜子里的人,或者感觉自己变形了。(人格解体)
还有一种现象是似曾相识,觉得所有人你都见过,实际上是陌生人。与之相反的是视旧如新,感觉原本熟悉的人和事都陌生起来,都不知道了,别人感觉你怎么这个也不知道,那个也不知道。这就是视旧如新。
重复体验创伤经验也是解离的后果之一。在创伤疗愈的过程中,包括如何减少解离,以及如何慢慢整合过去被解离的经验。
上一篇: 许多性格问题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