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我想被看见

发布时间:2025-06-17 09:22:42 阅读:21次

  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

  “爱总是流向不缺爱的人;而缺爱的人,终其一生都在苦苦寻求爱。”

  曾经我觉得自己就是如此,很缺爱,却始终得不到爱。

  但事实并非如此。

  爱,可以流向每一个人。

  只是有的人能很自在地拥抱它,有的人却因恐惧而不允许自己真正地感受它。

  小时候缺爱不等于永远缺爱,你永远都拥有获取爱的力量。

  01

  为什么没有人爱我?

  青春期伊始,我就开始了“追爱”之路,却屡战屡败,备受打击。

  我将此粗暴地归因为是自己不够瘦、不够美。

  每一次透过镜子看自己,都像在审视一件永远无法令人满意的残次品。

  所以,上高中后,我靠疯狂节食减肥了20斤,还学着化妆、打扮,可却始终“无人问津”。

  自卑的种子开始在我心里发芽。

  上大学后,“不被爱”的自卑和焦虑更是疯狂滋长:

  在北京这所知名高校里,同学个个都家境优越,成绩还都很优秀。

  在这里,我难得可以引以为傲的学习都被TA们踩在脚下。

  更难受的是,没多久,整个宿舍除了我都有了男朋友。

  “为什么就我没有人爱?”的念头不断撕扯着我。

  我开始尝试追求镀金班的男生,以为放低对男人的标准我就能收获爱情。

  却没想到,他们不但也看不上我,还羞辱我的身材。

  后来,我又喜欢了几个同学,都无一例外被拒绝了。

  终于,我崩溃了。

  “你真差劲,没有人会爱你!”这句话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翻滚。

  父母觉得我年纪还小,着什么急;朋友、同学觉得我是没救了的恋爱脑。

  我被困在“想被爱”的执念里痛苦挣扎,却不被任何人理解。

  所以,在得知有心理咨询的活动后,我几乎没有犹豫就预约了。

  那是我第一次尝试咨询。

  我的咨询师是名男性,看起来很温和、有教养,比较合眼缘。

  初次咨询,我就什么都倒出来给他,完全没有边界,也不会觉得害羞。

  我以为这是因为信任,后面才逐渐意识到,那时候我将他“工具化”了,并没有把他当人,才会毫无顾忌地什么都说。

  这样的视角,其实并不利于咨访关系的建立。

  咨询师对此给出的“解法”是镜子。

  那一次咨询,他把镜子摆在我面前,却要求我不去看镜子:

  他让我试着不去注意镜子里的自己,专注在跟他的咨访关系里。

  我才发现,自己居然做不到——原来,我看上去是在跟别人交流,但其实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审视自己上,每一个瞬间我都在检查自己做得好不好。

  我从来没有一刻,把目光真正地放到和我交流的人身上。

  再回想到自己跟那些男生相处的过程,我意识到,我不只是在咨询室里这样。

  我看上去很迷恋他们,但实际上,我只是想通过他们的肯定,来确认“我是足够好的”。

  这是我第一次对自己的“爱”生出怀疑:

  “我真的喜欢他们吗?我真的想要和他们走进恋爱关系吗?”

  再后来的咨询里,咨询师又把镜子拿走。

  刚开始,我很慌乱,因为没有镜子我没办法检查自己的状态了,连偷偷瞄都做不到了。

  但一个声音突然出现了:“你为什么不能看看你对面那个人呢?为什么不允许自己真正进入一段关系呢?”

  在那时,我忽然听见自己心底冰层碎裂的声响。

  我终于第一次在关系里睁开了双眼:

  我第一次看清了咨询师的表情,看到他在鼓励我。我开始尝试更深入,但有边界地表达自己。

  从那之后,我们进入了真正的咨访关系。

  那段时间,在咨询师的陪伴、理解和引导下,我逐渐觉醒,不再自我怀疑。

  我开始看到自己是有能力看清生活的迷雾的,也相信自己追求爱情没有错,只是没有找对方法,但我一定有找到方法的能力。

  只是很可惜,还没完全成长起来,我们的咨访关系就崩溃了。

  那时,因为被地下恋的男生断崖式分手,我倍感愤怒,觉得心理咨询毫无作用,疯狂地攻击了咨询师后,就停掉了咨询。

  02

  原来,“恋爱脑”只是我想拯救自己

  决定再去咨询,已经是工作后了。

  那时候,我谈恋爱的颓势还是没有扭转,再加上生活、职场的种种冲击,心理已经在崩溃边缘,每天都睡不着觉。

  去看医生,医生说:“如果你不想活的话,其实你可以不用来医院的。”

  去找闺蜜,闺蜜也已经被我半夜一百多条的信息搞到崩溃了;

  我知道,再这样下去,不只是谈不上恋爱,可能活都不用活了。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去救一下自己。

  我重新找到了我的咨询师,并决定做高频。

  时隔多年再见,我的咨询师还是如从前一般抱持、温和。

  不管我说的是多么奇怪、偏离主流大众、乃至有点偏激的想法,他都只是温和地聆听,很少发表意见。

  然后,在我表达完后,再进一步询问我的感受。

  他始终保持耐心。即便我进步得很慢,也从来不会着急地去对我说教。

  这一次,我们的探讨更加深入,并着重去挖掘可能被深埋起来的创伤。

  比如,除了咨询内的沟通,他还会教我写情绪日记:

  让我学会去澄清事情的起因、我的情绪、我所做的应对情绪的行为。

  更重要的是,他让我在日记中回忆这种情形第一次出现在什么时候。

  我慢慢开始看见,自己的很多行为源于过去的创伤。

  比如,我似乎是有意让自己在感情里碰壁,让自己感受到一次又一次被抛弃,还几乎每次都是因别的女生的出现。

  当我在日记里澄清到这一部分时,记忆闪回到父母生弟弟时。

  当时,在我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父母突然告诉我,我要有弟弟了。

  这对我的伤害很大,有一种“我的存在不够重要”的感觉。

  那时的我一直有种恐惧,是不是因为我不够好,父母才要再生一个孩子来替代我。

  哪怕在长大之后,我了解到了父母并没有这样的想法。

  可儿时的恐惧还一直盘踞在我的心头,让我控制不住去一次次地复刻这样的场景。

  当我把这个发现拿到咨询里和咨询师再聊,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自己的“迷恋”:

  原来我不是在求爱,我只是渴望感受同样的痛苦,并在痛苦中得到解脱。

  并不是那些男生有多吸引我,而是“有一个机会穿越回去拯救年幼的自己”这件事对我而言有致命的吸引力。

  我一次次地走进没有结果的亲密关系,其实是想拯救自己,扭转自己小时候“被抛弃”的命运。

  当我看见这个强迫性重复,一直困着我的“缺爱”的执念,终于逐渐消散了。

  我开始主动和咨询师探讨,在关系里,我更看重那些品质,而不再纠结于“为什么没有人爱我”。

  在和咨询师描绘自己的爱情图景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特别希望自己小女生那一面能够出现在伴侣面前。

  但在之前失败的求爱里,我常常没办法出现那一面,反而是一个过分沧桑的女生,难以被喜欢。

  咨询师告诉我:“其实,你的这一面是存在的,只是之前的男生并不能激发你的这一面。”

  这是我第一次从别人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找自己的不是。

  我开始相信并设想,真的会有那样一个人,把我带回那个有童心的样子,而不是那般沧桑的模样。

  03

  我终于遇到对的那个人

  改变看似来得突然,其实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咨询后的某个清晨,我第一次发现,原来我的房间是脏乱的。

  以前被执念困住,我无暇顾及整个世界,甚至意识不到自己一直处在糟糕的环境中。

  我第一次开始主动打扫自己的房间,在整齐有序里,感受自己的能量。

  我的情绪慢慢开始变好,精力开始变得旺盛。

  我开始走出门去冒险:去独自看电影、去探店、去结交新的朋友、去体验潜水、击剑……

  最惊喜的变化,发生在亲密关系里。

  当新认识的男生说“我们更适合当朋友”,我不再陷入自我否定的漩涡。

  特别是看到他和他的女友站一起的般配模样,我更真切地意识到:

  并不是我不好,而是我一直在追寻根本不适合我的关系。

  我顿悟,也许我需要的并不是变得更漂亮、更苗条、更优秀。

  我需要的是,更了解我自己,为自己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关系。

  终于有一天,那个人出现了。

  看到他的第一刻,我就知道,他是对的人。

  因为我在咨询中,已经无数次在心里设想了他的样子。

  和现任男友的相处,是一场温柔的双向奔赴。

  他是生活达人,熟记每一条地铁路线,分的清楚菜市场里所有的食材;

  而我,在经历了心理咨询后,变得更擅长关怀自己,照顾他人的情绪。

  于是,他教我怎么在生活上独立,我教他怎么辨别自己的情绪。

  我们像两棵并肩生长的树,根系在土壤深处缠绕,枝叶却向着不同方向舒展。

  我从未想过,真的会有人会爱我腰间的赘肉,爱我不修边幅又无需解释的模样。

  我从未想过,自己真的可以拥有一段真正、真挚的爱情。

  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是心理咨询。

  它让我看见自己,让我敢在另一个人面前诚实摊开双手,袒露自己的脆弱。

  我也开始相信,我值得被好好看见,值得被真实地爱着。

  所以,如果你也曾经跟我一样,不断地被喜欢的人拒绝,求爱却不得。

  试着推开那扇咨询的门吧,也许那里就存放着解开你内心困锁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