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为什么别人谈恋爱很容易,我却那么难?”

发布时间:2023-03-31 12:56:23 阅读:498次

  不少人,都有缺乏安全感的体验。

  你会在谈恋爱,或交朋友,甚至职场里,很容易陷入患得患失、自我否定的情绪中。

  有时,甚至防备心很强,不自觉把别人推开。

  一个人的安全感,究竟来自哪里?

  又该怎么做,才能提升内心的安全感?

  今天,我想通过自己在咨询室里遇到的故事,帮你解决这些困扰。

  01

  谈恋爱总这么难,

  我做错了哪里?

  先和你分享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的来访者小张,是一个性格敏感的女孩,最近因为恋爱问题而情绪崩溃。

  具体表现为,老觉得男友忽视自己,不尊重自己的感受,因此时不时会情绪崩溃。

  “已经和他说了自己的原生家庭和童年经历,说了自己非常敏感,需要被理解和照顾,他为什么还是不能理解我的感受呢?”

  “为什么他也变成了与前男友一样冷漠的人?”

  这让她很绝望。

  第二个故事的来访者小李,是一个有社交障碍的人。

  同事聚会时,看到大家兴高采烈地聊天,总感觉自己格格不入,就是一个局外人。

  很想融入大家,但又会更紧张而显得笨拙,让自己更加自责。

  渐渐地,大家聚会也不会叫上小李。被孤立的感觉愈发强烈,小李开始感觉大家都会在背后评价自己:

  “每天在公司呆着都非常别扭、焦虑,我好想辞职。”

  他想改变,却不知道如何开始。

  第三个故事的来访者小王,非常怕黑。

  怕到什么程度呢?

  晚上睡觉时必须开着灯,还要用被子捂住头,不然会害怕得无法入睡。

  “就连风吹窗帘的声音,或者窗外汽车灯光照到房间,都会让我很害怕!”

  “我一直安慰自己,没有鬼,没有坏人,只是风声,只是汽车的灯光而已,可一点用都没有。”

  他还是本能地恐惧。

  这三个来访者都有一个共同点:缺乏安全感。

  02

  缺乏安全感背后

  藏着童年的伤痛

  可能你会问,安全感到底是什么?

  这么说吧。

  当我们感到安全时,我们在与人或物的关系中,或在一个环境中,感觉是放松的、舒适的、平静的,我们与他人、与外在环境是有链接的。

  内心更深层次的感受是,我是一个有价值的、值得被爱的人;

  外在世界是安全的、外面的人是友善的;

  大家是会接纳我、认可我、信任我、在我遇到困难时也会得到支持。

  所以,安全感就是人身上自带的「相信自己,也相信外界」的感受。

  那么,这种「感受」,到底来自于哪里呢?

  准确来说,是我们成长过程的体验,塑造了我们的安全感。

  如果童年时,我们吃喝拉撒被照顾得很好,父母的情感回应及时且温暖。

  与父母没有长时间的分离,父母关注鼓励比较多,批评指责较少,那我们会比较有安全感。

  反之的话,孩子会本能觉得都是自己不好、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自己是一个会给人添麻烦的人。

  那些缺乏安全感的来访者们,刚开始,要么记不起童年的事,要么回忆的都是父母对自己如何好,家庭如何幸福。

  随着咨询的进行,才意识到由于童年太痛苦,我们才会不记得那些事情,理想化了父母的养育。

  比如因恋爱关系而时常痛苦的小张,她在一次次的咨询后,终于说出:“小时候,我是和爷爷、妈妈一起长大的。每一次妈妈来看我,要离开时,我都会哭得撕心裂肺。”

  每一次谈到这部分,她都像一个脆弱的孩子,恐惧而无助。

  小张希望通过找到一个无条件理解自己的男友,来解决内心缺乏安全感的问题。

  比如为职场人际关系而困扰的小李,我和他一起分析了成长经历,看到了父母对小李总是批评指责。

  小李感觉自己不管怎么做都是错的,怎么努力也无法得到父母的认可,所以从小很害怕父母。

  慢慢地,小李在人际关系中重复着紧张的模式,产生了社交焦虑与障碍。

  就算在咨询室,他也会本能地害怕,觉得咨询师会审判他。

  比如怕黑的小王,童年印象中,妈妈总是很焦虑,很少照顾到他的情绪。

  所以,还是小孩子的他,学会了成为妈妈的情绪照料者,他无法生气,不知道愤怒是什么感受。

  久而久之,那些被隐藏下来的愤怒和攻击性,自身再也装不下了,就会被投射到外界。

  内心想要攻击别人,释放愤怒,投射出去后却变成了“外界要攻击我”。

  而黑暗,就是他给自己找的,一个“攻击自己”的对象。

  有一次咨询很令我触动,当小张再次因恋爱关系而崩溃,我对她说:

  “我们看似在找一个安全的、温暖的、理解自己的伴侣。

  其实,我们内心深处是在寻找一个童年没能遇到的、给自己温暖的、理想中的妈妈。

  因此,当现实的伴侣不能像我们期望那样,情绪便开始失落、失望,直至失控。”

  她忍不住泪流满面。

  讲到这里,也许你会绝望,难道童年的遗憾,注定要成为一生的悲剧吗?

  不要灰心,你是可以改变的。

  在我不断地看见,持续地理解和回应中,小张也渐渐激活内心的功能。

  因为通过咨询,我们也在借助咨询师的心理功能来发展自己的功能,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咨询过程中,小张又谈起了恋爱。

  如果是以前,她对自己一无所知时,只是受情绪和感受的驱使,本能地要求对方理解自己、时刻回应自己,不管这个人是谁。

  如今,小张看见自己的问题根源所在后,开始能把「小时候的焦虑」和「现在」分开。

  当她再次产生同样的困扰时,就能够去觉察自己的担心和害怕,是来源于男友,还是自己内心的恐惧,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现在,她能够看见自己,也能看到对方,换位思考。伴侣关系反倒因此更亲近了。

  用小张的话说:“我第一次在恋爱中本能地感受到安全,感受到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03

  安全感来自于

  对自我的接纳

  同样的改变,也发生在小李和小王身上。

  在咨询中,小王通过回顾成长经历和父母养育自己的方式,渐渐理解了自己的心理模式,学着觉察自己的愤怒。

  当他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达感受后,终于不那么怕黑了。虽然有时还会害怕,但不像以前那样难以承受,也可以自己调节了。

  小李慢慢理解了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行为模式,内心本能的自我苛责慢慢松动,人放松了,能够去讨论自己的内心。

  他们的改变,印证着:

  当我们内在成长了,我们外在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的感受和模式也会发生变化。

  要相信,你是可以变得更有安全感、更快乐的。你可以尝试——

  a.接纳自己

  我经常问来访者:

  “如果一个3岁小孩因为幼儿园老师的批评,或者与小朋友闹矛盾了,不愿意去幼儿园,

  一个人默默的哭泣,你会跟孩子说些什么呢?你怎么能帮助到孩子呢?”

  我基本没听到来访者说,要通过打骂来帮助孩子走出困境的。

  听到过最多的回答是:

  “会抱抱孩子,陪着孩子。”

  “告诉孩子不去上幼儿园也没关系,告诉孩子这不是他的错。”

  因为缺乏安全感来咨询的人,基本都会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喜欢自己的性格,甚至非常讨厌自己,很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方法改变或者摆脱现在的自己。

  但是,没有人会在批评指责中变得自信、强大。只有在安全、包容、鼓励的环境中,我们才能慢慢成长。

  当我们停止自责,像对待一个孩子一样去陪伴自己,才能有成长的可能。

  b.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

  对于缺乏安全感的人来说,稳定的咨询关系是一种养育和疗愈。

  我们每个人都有建立稳定安全感、发展亲密关系的功能。

  但这种功能只是一种可能性,就像一粒粒种子,没有阳光和水分,是无法发芽的。

  如果从小父母与我们有长时间分离,或互动太少,情绪回应太少,关系不亲密,这些功能就无法成长。

  你可以想象一下,小小的婴儿需要妈妈的照顾,渐渐长大才能独立。

  而我们的内心成长也一样,很难完全靠自己一个人就能做到。

  心理咨询,正是起到「精神照顾、心理治愈」的陪伴作用。

  当我们内心慢慢觉得安全,在逐步建立信任感中,才可能敞开内心最脆弱的部分。

  当内心最脆弱的部分被反复看见、被理解,我们内心会不再那么敏感,反而会慢慢成长变得更有力量。

  所以,假如你无法一个人做到时,不妨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让改变成为可能。

                                                  

在亲子关系,子女教育,中学生学习状态调整等方面,有困惑的亲们,可以关注博雅心理抖音号,了解更多心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