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潜意识里的感觉,很可能是你想要的爱情

发布时间:2023-04-04 21:22:07 阅读:490次

  先从1974年加拿大社会心理学家Donald Dutton和Arthur Aron的著名吊桥实验说起。

  研究人员召集85位年轻男性,年龄在18-35岁之间,随机分成两个组,其中一组被要求通过高达70米的吊桥,桥下水流湍急、桥两边的扶手很低、桥面的木板也不太牢固,稍有不慎,就有丧命的危险;另一组被要求走过一座稳固、不会摇晃、只有3米长的小桥。

  在两座桥的另一端有两位观察员等着,一位是美女,一位是帅哥,他们两个轮番上阵,对每一位到达终点的男性说,“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关于这项研究的事情,回去之后就给我打电话吧”,临走前,观察员会递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ta的名字和电话号码。

  结果,在走过恐怖大吊桥的男性中,共有9人在回家之后按照小纸条上的电话号码打给了美女;而那些通过安全小桥的男性中,打电话给美女观察员的只有2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研究者们认为,在吊桥上的男性,普遍出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的反应,他们认为这是看见美女观察员的缘故。因为美女研究员对自己有吸引力,所以才产生剧烈的生理反应,感觉是不会骗人的,于是他们认为自己喜欢女研究员。

  但是,这个感觉是真的吗?

  未必!因为这些男性产生剧烈的生理反应很可能是桥本身危险导致的,只是他们放大了被吸引的感觉。

  这说明,有些感觉会欺骗我们。

  当然,这个实验中,即使被感觉欺骗也没关系,因为该实验本身就在说明,即使是陌生人之间,也会因危险或刺激性的情境而促进彼此的感情。

  但今天的文章,我想说的是,有些欺骗我们的感觉(以电影《傲慢与偏见》为例),很可能让自己失去感情。

  影片改编自简•奥斯汀同名小说(2005年版),主要讲述了19世纪的小地主家庭,班纳特五姐妹寻找终身幸福的婚姻故事。母亲班纳特太太整天操心着为女儿物色称心如意的丈夫。新来的邻居宾格来先生和他的朋友达西打破了她们一家人单调的乡村生活。宾利和伊丽莎白的姐姐简·班纳特互生情愫;达西对善良聪明的伊丽莎白产生好感,而伊丽莎白对达西不可一世的傲慢心存偏见,不接受他的感情。然而,世事难料,宾利和简因为误会,关系危在旦夕;达西的种种作为,展示了性格中和伊丽莎白相同的善良一面,逐渐赢得了伊丽莎白的好感,最后两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01

  真实地感觉自己,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自我观念是人们对于“我是谁”的各种信念的集合,真实的自己不可避免地受我们的感觉影响。自我感觉太好,可能会自负;自我感觉太差,又可能抑郁

  可见,真实地感觉自己,并不容易,我们很可能会被自己的感觉欺骗。

  就像影片《傲慢与偏见》中的两位主角达西和伊丽莎白,都曾被自己的感觉欺骗,特别是伊丽莎白,差点儿因此毁掉自己的爱情。

  达西在第一次见到伊丽莎白的舞会上,先是毫不违和地夸奖了伊丽莎白的大姐,然后貌似无意地在宾利面前大声地评价伊丽莎白,长相“还可以”,但“还没到打动我的心”的程度。

  其实,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达西并不是对伊丽莎白没有兴趣,而是想通过贬低伊丽莎白来抬高自己,从而引起她的注意,否则他根本不必大费周章地搞出这么一个不寻常的评价,还冒着被本人听到的风险。

  伊丽莎白也是一样的,她被推崇为班特纳家族中最富智慧和最机智的女儿,在听到达西对自己不那么高的评价开始,就觉得自己根本不会喜欢对方,更不能容忍达西对她的傲慢态度,于是坚持自己的感觉无比正确。

  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说,不喜欢对方,都不是他们的真实感觉。

  达西通过贬低对方证明自己的高贵,其实是想引起伊丽莎白的注意,同时,他的理智告诉他不能喜欢这种家境一般、举止不得体,也没有什么“才华”的女人,因为这和他的身份和阶级不对等;

  伊丽莎白虽然可爱、聪慧,也可以和任何人优雅地交谈,但她自尊心过于强烈、且十分自负,经常过早对别人下定论。当然,她的敏感是想保护自己,一方面她“看不上”达西,另一方面又会因为自己的处境而自卑,她不允许自己先爱上傲慢的、姑娘们趋之若鹜的达西。

  总之,这两个人在开始的时候,都没有真实地感觉自己,于是陷入误会当中。

  02

  潜意识里的感觉,

  很可能是自己想要的爱情

  一个人的感觉真的会出错,因为它会受我们的潜意识影响,我们无法感知潜意识,所以有时候不知道真实的感觉。

  就像有些人说自己喜欢一个人自由自在的生活,其实“渴望一家人团聚”的感觉就是潜意识的感觉,而这个潜意识感觉很可能是真实的感觉。

  潜意识,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来的概念。

  他认为,在我们的每一个选择和行为背后,都有一股难以觉察的力量,这股力量就来自潜意识。

  如果把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比作一座冰山的话,露出水面的意识就只是这座冰山的一角,水下的巨大部分才是精神活动的主体,这部分就是潜意识,而绝大部分不被道德和法律等社会规范允许的东西就藏在水面之下,伏于黑暗之中。

  而影片中的达西和伊丽莎白之所以没有真实地感觉自己,主要是因为潜意识在发挥作用。其实,他们潜意识中的感觉,就是他们想要的爱情,只是潜意识很难被觉察到。

  那么潜意识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

  答案是,心理防御机制。

  说到心理防御机制,我们先了解下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

  他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超我和自我这三部分组成。

  本我就是本能,奉行享乐原则。如果一个人的人格中只有本我,就会不顾一切地寻求各种欲望的满足;超我就是道德,奉行道德原则。弗洛伊德认为,超我是父母亲形象和社会文化规范的内化;当本我和超我有直接冲突时,自我在它们之间做协调,奉行现实原则,即环境允许一个人做什么,这个人就做什么。

  也就是说,本我和超我之间,是欲望和文明之间的冲突,而自我,就不得不随时随地来解决这种冲突,于是就出现一种叫做心理防御机制的方法来缓解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以减轻自我的烦恼。

  这里要强调一下,心理防御机制虽然是自我缓解焦虑的一种手段,但它是在潜意识层次上运作的,个人很难察觉到。

  03

  潜意识发挥作用的措施,

  即心理防御机制的形式

  前面说了,有时我们无法真实地感觉自己,是因为潜意识在发挥作用,具体措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防御机制。

  影片中的达西和伊丽莎白,主要使用了三种形式:

  其一,压抑。

  压抑是最重要的心理防御机制之一,而且是许多其它心理防御机制的基础和精神异常的根源。其作用是将一些具有威胁或令人痛苦的想法或感觉排除在意识之外。当一个人的某种观念、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我接受时,就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以使个体不再因之而产生焦虑和痛苦,这是一种不自觉的主动遗忘和抑制。

  就像达西,他爱伊丽莎白这件事无法被家族接受,和自己的地位和阶级也不符,所以他只能把爱伊丽莎白的想法压抑到潜意识中,以缓解自己的痛苦;而伊丽莎白不想成为那种为了钱财才出嫁的女人,她只为真挚的爱才结婚,她担心自己如果表现出爱上达西,就会被人看作贪图富贵之人,所以她不允许自己有爱上达西的想法,加上她内心因自身地位有些自卑心理,也害怕自己说出爱达西被拒,让自己更加自卑,于是她同样选择压抑自己的真实情感。

  其二,反向形成。

  反向形成,指的是一种心理或行为,如果承认了会引起不安,也不被客观环境所接纳,于是就不让真实欲望表达出来,而表现出与之相反的心理或行为,走向另一个极端。比如心理学家发现,那些极端反同性恋的人,有相当一部分是同性恋。

  就像达西以贬低伊丽莎白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喜爱;伊丽莎白则以一种比一般人更讨厌达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爱。其实,他们两个人都早已爱上了彼此,只不过他们那种反向的感觉表达不只欺骗了别人,也骗苦了自己,特别是伊丽莎白。

  达西很快发现自己的真实感受,即对伊丽莎白的倾慕,不久便主动向伊丽莎白求婚。

  但伊丽莎白并没有很快承认自己的真实感受,反倒更加讨厌达西,还轻易喜欢上接触不多,表面热情体贴、实则轻浮卑鄙的青年军官威克汉姆,并认定威克汉姆比达西高贵。同时,她还找了一大堆先入为主、与事实相悖的证据,比如威克汉姆捏造事实诋毁达西,直到她了解到达西不仅替威克汉姆还清赌债,还给他一笔巨款,让他与莉迪亚完婚,她才幡然醒悟。

  有人可能觉得,伊丽莎白对达西态度的转变有些突然,其实这恰恰表现出伊丽莎白早就爱上了达西,只是她一直压抑着真实想法,还用反向形成的方式做着心理防御。

  其三,忽视。

  忽视,通过拒绝看见或拒绝面对不愉快的现实来减轻焦虑,保护自己的情感不受伤害。比如拒绝讨论使自己不愉快的话题、忽视存在或评判等。

  忽视和抑制是不同的,忽视更强调无意中发生的,不像压抑那么“有意”,忽视是没有察觉到感觉已经改变,即没有投入注意。不过,有时两者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目的都是让不想承认的感觉消失。就像伊丽莎白在对达西转变态度之前,就是一直忽视爱的所有蛛丝马迹,甘心做个睁眼瞎,让一切明显的证据都摘下都指向与事实相悖的结论。

  当然,对于伊丽莎白来说,她认为自己不可能爱上达西,于是压抑比忽视要重一些。

  其实,达西和伊丽莎白的故事之所以能引起人们如此多的共鸣,就是因为他们使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形式,很多人自己也喜欢使用。

  这里要说一下,心理防御机制除了上述三种形式外,还有很多,比如合理化、投射、升华、退化、补偿等等。

  04

  正确认识感觉,

  是充分认识自己的第一步

  根据前面的分析,回到“吊桥实验”,我们看到,真实地感受自己是不容易的,因为它不像生理指标那么容易测量,同样是心率加快,可能是恐惧所致,也有可能是兴奋所致。加上潜意识对感觉的影响,我们正确认识感觉,更是难上加难,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什么都不能做。

  就像达西和伊丽莎白,他们也被自己感觉欺骗过,但两个人最后收获爱情,就说明我们也可以正确认识感觉,以及充分认识自己。

  那么,方法是什么呢?

  答案是,自省。

  达西的自省能力是很强的,他很快就认识自己的真实想法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伊丽莎白稍微晚些,但也具有自省能力,她和简说“我曾经如此盲目”,她和爸爸说“我真愚昧无知”,正是这样的自省,才让她有所成长,不再轻易给人下结论。

  对于我们来说,想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感觉,不至于被感觉欺骗,同样需要自省。因为这个世界上最了解我们的人,是自己。

  虽然自省不能解决我们所有问题,但通过自省我们可以更好地觉知自己。

  社会心理学家提摩西·威尔逊把自省比喻为个人叙事,就像传记作者一样,建构有关他们生活的故事。

  我们也可以把观察到的意识内的思想、感觉、记忆、自我行为,以及他人对我们的反应变成故事,然后通过这些故事来认识自己。

  比如,了解自己早期的家庭经历,尽力摆脱父母对自己的不良影响;正确看待创伤性事件,不回避问题,也不拿痛苦作为自己不努力的借口;通过梦来了解潜意识的内容(自己如果很难做到,可以寻求专业人士帮助);通过别人眼中的自己来了解自我等等。

  认识自己最重要的一点是,真诚。

  因为真诚,才能让我们尽可能接近真实的自己。

                                           

在亲子关系,子女教育,中学生学习状态调整等方面,有困惑的亲们,可以关注博雅心理抖音号,了解更多心理知识。